機床再制造我們面臨著哪些挑戰?機床再制造為什么在國內發展困難?
2022-11-03 15:14:43 來源:青年財富網
(相關資料圖)
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大家都選擇在網絡上汲取相關知識內容,比如機床再制造我們面臨著哪些挑戰?機床再制造在國內發發展困難的原因是什么?,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小編也是翻閱整理了相應內容,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再制造產業非常完善,每個國家都有完整的再制造產業鏈和相關法律法規。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人呼吁推動機床再制造的發展,那么機床再制造我們面臨著哪些挑戰?機床再制造在國內發發展困難的原因是什么?
挑戰1、經濟效益低:大多數企業注重效益。雖然機床再制造更加綠色節能,但實際經濟效益遠低于預期。一些中小型機床的再制造成本遠高于同類產品的制造成本,這是目前最難解決的問題。畢竟經濟效益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還是最重要的。
挑戰2、部分機床再制造存在困難:目前確實有很多機床需要再制造,但是可以再制造的機床不多,很多機床再制造仍然存在困難。
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 歐制造業疲軟,一批制造企業轉移到中國和東南亞,中國一些有知識的二手設備制造商去美, 歐回收這些高精度二手設備,但這些二手生產線和二手設備進入中國后很難再制造,因為這些設備的原始價值超過幾百萬,定位精度可以達到0.003毫米以下。 使用10多年后定位精度基本可以保持在0.005mm左右,甚至高于目前國內生產的新機床。 特別是精度維護也是國內機床廠商難以實現的。所以,雖然機床這些零件的再制造價值很高,但是國內能進行改造并做好改進的企業并不多。
挑戰3、國內用戶對再制造機床的接受度低,國內用戶不購買也是機床再制造打不開的重要原因之一。國內客戶普遍認為機床再制造價格太貴,對再制造的投資和回報沒有清晰的認識。再制造一臺機床的成本一般是新機的50%~60%,發達國家客戶可以接受,國內客戶只能接受30%。普遍覺得買新設備比買太貴的好。
機床再制造是大規模的,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現代化的生產管理,包括現代表面工程技術、先進的加工技術和先進的檢測技術。再制造不僅僅是恢復原機的性能,更是對原機進行改造。最重要的是再制造產品的性能要達到或超過新品。所以機床再制造似乎需要翻越幾座大山,而國內環境現在是綜合創新環境,更注重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這也阻礙了國內再制造的發展。
關鍵詞:
推薦內容
- 機床再制造我們面臨著哪些挑戰?機床再制造為什么
- 天天快訊:中國聯通3g資費多少?中國聯通3g網絡什
- 世界熱消息:10萬元能投資哪些方面?有哪些商業項
- 全球熱訊:bdi指數代表什么?bdi指數有何意義?
- 熱點評!中國有哪些保健品品牌?中國保健品十大排
- 建行異地轉賬手續費是多少?建行異地轉賬手續費怎
- 熱烈祝賀華翔高新在香港股權交易展示中心成功掛牌!
- CPT Markets市場分析:開創新局,擺脫市場低谷!
- 唯美LD巖板亮相CERSAIE陶瓷衛浴展 | 同獲CICDA
- 禮藍外驅產品喜添新成員,體外驅蟲,一口搞定,可
- 倍思雙十一首戰告捷 斬獲天貓、京東多個TOP1
-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滿分是多少?考四級考試需要多
- 7個交易日股價漲超96% 生物疫苗概念股發力走高
- 供銷社概念繼續火爆板塊持續活躍 多家上市公司爭
- 證通電子低開高走 相關人員稱實控人減持不存在內
- 虛擬現實產業被看好 多家上市公司爭相布局
- 10月A股市場大宗交易成交額數據出爐 同比下降近三成
- 全省第五!江門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首次突破50億元
- 松山湖實體經濟提速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大好
- 為什么非得一輛車開十年?新世代消費者換車思路早
- 百年車企老家紛紛落戶 中國電池廠進入全球供應鏈
- 中國經濟總體延續恢復發展態勢 房地產銷售呈現邊
- 騰訊控股漲1.41% 聯通創投與騰訊產投擬共同設立
- 贖回5萬元當天到賬 多家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
- 平均降價高達48% 11月30日起第七批國采藥品將落
- 環球熱議:筑牢進博水上安全防線,三地海事部門開
- 養寵人的寵財兩空難以避免 寵物醫療市場迎來及時雨
- 明星廣告代言翻車頻發 相關部門劍指亂象規范行業
- 券業"高考"竟敢作弊?!開除!還有人替考、偷拍…
- 世界速讀:保險業協會發布《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銷售
- 全球快資訊:私募新進重倉股揭秘,大比例建倉這些
- 世界快報:<P>多層次金融服務保障糧食安全</P><P>
- 當前熱議!輪胎向偽低價說不!
- 每日熱訊!別誤讀!聯通騰訊成立合資公司,聚焦CDN
- 每日焦點!民航業迎大利好!財政補貼這一條件取消
- 廣東海事部門全力防范臺風“尼格”
- 焦點快看: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首次迎來
-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加快建設 到2025年實體
- 保險機構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法》:嚴防個人敏感數
- 自動駕駛等要有規范了!兩部門就智能網聯汽車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