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與創新
2022-08-22 13:08:11 來源:壹點網
數字經濟是今年來一個熱點,國家提出中國經濟全面轉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找準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根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數據,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建成142.5萬個5G基站,總量占全球60%以上,5G用戶數達到3.55億戶,千兆用戶規模達3456萬戶,行政村、脫貧村通寬帶率達100%。截至2021年底,IPv6地址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IPv6活躍用戶數達6.08億。算力規模全球排名第二,近5年算力年均增速超過30%。
職業教育的核心職能就是服務社會產業發展,提前為國家的產業轉型提供人才梯隊,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一方面是服務于職業教育自身,另一方面是服務社會,只有職業教育自身實現了數字化轉型與創新,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具有數字化思維和能力的人才。
要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與創新,有三點是未來的發展核心方向:
首先,實現教學資源的數字化
其次,實現教學管理的數字化
最后,實現教學手段數字賦能
本文不對以上概念進行分析,而是職業教育數字化過程中的重點、要點展開分析和交流,繞開一些理解偏差和認知誤區,從而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與創新,讓學校在數字化過程中少走彎路。
首先,看看什么是教學資源數字化:
要點一:數字化是雙向的、實時的信息交互
許多學校熱衷于建立資源平臺,將各類教學內容和資源,由紙質轉換為信息化,由線下轉換為線上,把板書教學轉換為PPT教學,各類錄播課堂、精品課堂充斥的網絡空間,占據大量的學校資源,實際的使用率令人擔憂。
信息化是數字化的前提,這點毋庸置疑,沒有信息化,就沒有數字化,但是二者是不同的,我們以職業教育的熱門專業汽車維修為例,學校將汽車建模,實現汽車零部件的信息化,學生和老師可以通過各類技術平臺,通過AR/VR/MR等手段,觀看各種三維模型,這僅僅是汽車維修信息化的一小步。
那么什么才是汽車維修專業的數字化轉型呢?我們采訪了國內知名的虛擬現實數字孿生技術領域的專家,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鳳凰創壹公司總經理林慶平博士,聽聽業內專家如何解析的。
林博士從事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及數字化已有近二十年的經歷,對職業教育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有深刻的理解,林博士他認為:"信息化是單向信息傳遞,而數字化是雙向信息傳遞,人類社會的信息化實現了信息的高速傳播,也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互聯網,人類社會的數字化則將我們帶入能夠實現雙向實時互動自然交互的虛擬世界數字孿生虛實融合世界,也就是未來的元宇宙"。
落實到具體的汽車維修專業,林博士眼中的數字化是指:"首先根據汽車真車制造數字孿生汽車,老師可以通過混合現實虛實融合的技術,在課堂上借助三維虛擬仿真技術實時展示3D數字孿生仿真汽車的各項功能、和原理、和維修方法等,學生可以通過在數字孿生技術,仿真的模擬維修各類的各類汽車故障進行維修實訓,系統可以實時引導學生實訓和操作,并系統能夠實時跟蹤分析學生的實操過程,按行業操作安全規范給予智能化過程評價和自動化的結果評價,并可以實時引導學生實訓和操作,這才是汽車維修專業的數字化。"
所以,數字化資源是雙向、實時信息交互。
要點二:數字化是可以實時交互體驗的
教學資源數字化中,最容易誤解的地方,就是認為資源以信息化的方式呈現了,就是數字化了,比如教學過程中,用PPT教學、用視頻教學、打開三維看動畫演示……,這些都是數字化了,其實不然。
職業教育的核心是職業技能的傳授,學生僅僅是通過觀看三維模型、視頻等行為,很難真正掌握各類職業技能,他們更需要的是操作體驗。通過實操過程,不斷訓練相關的操作流程和規范,更好地理解企業和客戶的實際需求。
同樣以汽車維修專業為例,如果學生只能觀看三維模型,不能實際操作和訓練,這就不能算是數字化。只能看的三維世界叫三維電影,能實時交互和體驗的三維數字孿生世界叫元宇宙。
所以,數字化資源是可以實時交互體驗的。
我們來看看教學管理數字化
要點一:數字化是以學生為中心的
國家積極倡導學校建立各類教學平臺,許多學校把平臺的建設與數字化建設等同,這就造成了一定的認知偏差。教學管理的數字化,的確需要一個教學管理平臺,讓各個專業和系部的老師,可以在一個公共平臺上協同辦公。但是這與國家倡導與推動的數字化職業教育,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教育部多次發文,強調教學管理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流程的管控、教學成果的評價,都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因此,職業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尤其是教學管理的數字化,應當把學生的數據放在首位。
我們了解一個教學平臺,是否是數字化的,關鍵的看點在于能否實時采集學生的學習數據,
要點二:數字化是以實訓為核心的
職業教育的數字化離不開實訓中心,推動職業教育數字化,一定要強調實訓中心的數字化,推動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職業教學品質。我們可以了解一些職業院校在數字化領域的探索和創新,拓展我們的視野:
案例1、基于船舶制造全產業鏈而搭建的"船舶制造虛擬工廠"是江南造船集團職業技術學校的一大典型數字化應用場景。該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縱向覆蓋船舶建造全流程,橫向融通全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模擬船舶建造真實工作場景組織教學過程,分解船舶建造流程設計教學項目,并設置綜合性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在各生產區域間、生產崗位間進行協作,培養學生跨工種的團隊協作、問題解決、思考評判、精益求精等綜合素質。此外,船舶制造虛擬工廠可實時采集、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操作行為,幫助教師線下對學生的操作規范、動作要領等進行評價指導,逐漸形成職業能力、素養等多維度的數字畫像,實現虛實協同評價。
案例二2、寧波第二技師學院堅持技術賦能,積極探索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沉浸式、體驗式教學,聯合鳳凰創壹軟件公司等龍頭企業,共建"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基地建設融入AR/VR、數字孿生技術、虛實融合物理平臺等技術,通過互動體驗給參觀者學生帶來趣味性的知識增長,將職業知識變成一個具象的演示、生動的實驗。,讓參觀者學生在沉浸式的場景中體驗到知識的奇妙,用更主動的方式向參觀者學生推送職業知識傳授專業技術知識。徹底顛覆以往[1] [2] 傳統知識增長的方式,而且學生還可以通過數字孿生仿真設備進行跟真機一樣的實操訓練,掌握相應的技術實踐技能,引導新風尚。
最后我們談談數字賦能職業教育
要點一:數字賦能是數字化目標
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不可一蹴而就,應牢牢把握"方法重于技術、組織制度創新重于技術創新"的工作理念,按照"硬件建設是基礎,數治理念是保障,專業升級是方向,教學改革是核心,教師素養是關鍵"的邏輯主線,不斷強化應用、提質增效。在轉型升級的具體實踐中,還應把握好三大關鍵點。
(一)職業教育從"有邊界"走向"無邊界"
教育數字化極大地突破時間和空間對教育的限制,同時也給傳統教育的組織方式帶來了挑戰。作為職業院校,一方面,要加快技術更新,聯通校內行政、教學、學生、后勤等應用系統,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使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學校管理全過程,提高學校決策和管理的精準化科學化水平。特別是要以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為抓手,以校本數據中心為支撐,健全常態化、全覆蓋的學校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機制推動數據的源頭采集和實時采集,加大大數據分析應用的力度、深度和效果,將教育信息化融入治校理教全過程,把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打破學校教育邊界,利用和擴大人工智能在優化教育服務上的優勢,服務構建時時可學、處處能學、人人皆學的全民終身教育體系,放大職業教育在技能型社會建設中的特殊貢獻,提高全民素質和生活品質。
(二)教學方法從統一標準走向個性定制
教育核心任務在于育人,不僅要立足當下的產業需求,更要考慮到國家未來產業升級和持續發展,職業院校一定要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模式、內容和方法,推動教育體系的結構重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構。職業院校必須主動迎接產業調整快速化、生源類型多樣化、學習需求個性化的挑戰,通過發展數字教育,改進傳統大規模、標準化、整齊劃一的教育供給,通過數字化技術支撐,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建立起既可大規模覆蓋、又可個性化支持的教育體系,讓不同基礎、不同人群、不同領域的學習者,都能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和節奏參與學習,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深度融合,為教育變革提供新模式。
(三)老師教學從經驗導向走向數字驅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經驗式教學占比較多,教師通過長期的教學經驗累計,培養和建立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有教無類成為教育界的一句流行語,這給教學帶來了許多創新的空間,同時也給教育質量持續提升帶來許多問題和矛盾,對教學管理推進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數字化的推進,教師從經驗式教學向數字化教學逐步推進,用數據引導教學,用數據驅動學生,用數據建立個性化的標準,用數據評價教學結果,一起以實施數據為核心,可以極大推進教學管理工作。
要點二:持續創新是數字化結果
(一)教學內容持續創新
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終身教育、面向市場的就業教育、面向能力的實踐教育、面向社會的跨界教育,數字化程度越高,就能越契合職業教育大規模、個性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有機構預測,未來二三十年,將有很多崗位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尤其是一些重復性和標準化的工作,更將被大量替代。與此同時,數字經濟背景下將會產生大量新職業崗位,傳統職業教育所培養的具有簡單操作技能的人員將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職業教育緊隨數字經濟潮流,及時更新教育內容,尤其要注重個性化的多元智能開發,培養人機合作的能力。
(二)學習方式持續創新
在數字化的引導下,個性化學習需求不斷提出,學生將有更多的學習選擇權,學校也不再是學習的唯一場所,知識獲取和分享將越來越以信息技術為中介。這些改變將讓未來的教育方式發生重大的結構性變革,使大規模個性化的學習成為可能。特別是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將全面支持創造和傳播高質量的科學數字內容。隨著數字化的深度影響,傳統的學校功能可能被解構,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互聯網技術開發和存儲的海量優質教育資源,時刻沖擊著實體學校的形態,在校內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同時,還吸納了大量的社會學習者。有學者推測,以"云課程+智能技術+虛擬現實"為主的教育手段新組合,將徹底改變20世紀初巴甫洛夫等提出的"訓練-知識檢驗-訓練"的傳統模式。
(三)教師角色持續創新
職業教育經歷傳統學徒制和學校職業教育的基礎上,形成現代學徒制,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分工并無本質改變。在數字化時代到來后,學習資源跨界重組,學校功能、教師功能被解構,學習的組織管理方式面臨重大調整。如何根據學生學習薄弱環節,提供定制化的課程服務,如何處理好工學關系,在管好校內教學的基礎上管好校外實習,如何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養,這些都成為職業院校教學面臨的挑戰,也是職業院校教師面臨的挑戰。換言之,數字時代將重新定義了我們的教師,可以預見,數字教育時代教師將承擔更多角色,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啟發者、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培養的引導者、人際交往的參與者。
(四)評價方式持續創新
教育數字化轉型后,特別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將為學生的考試和評價提供客觀量化的證據。其直接表現就是從單一的學業水平表現轉變為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在評價結論上也更加強調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即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自我發展情況,學生不需要跟別人比,只需要跟自己比。學校也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判斷他適合的專業和學習方式,制訂更加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推送更加精準的課程和學習內容。在學業評價中,更加強調客觀性,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通過網絡平臺,把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評價建議直接反饋給學生,最終在后期學習計劃中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雙向的多次選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推薦內容
- 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與創新
- 打造百億級水經濟產業集群 13家中央和省市媒體走
- 汕頭市7月進出口總值達72.8億元 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 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再引熱議 收費模式須納入監管
- 小米2022年二季度營收數據披露 同比下滑超20%
- 助力戰略性產業集群壯大 廣東將設立兩個規模超百
- 中信證券第一大股東變更進展:證監會已接收相關材
- 上半年全國光伏產業鏈維持上漲行情 多家企業業績
- 全球短訊!武漢海事局成功承辦長江海事社會開放日
- 【全球獨家】中信建投:震蕩輪動 逢調整把握景氣
- 【環球熱聞】有沒有參與國產大飛機的零部件供應?
- 廣域銘島亮相2022智博會 跨行業跨領域賦能企業數
- 【當前獨家】海通策略:中報對市場有擾動 新能源
- 環球報道:大華股份:下半年零跑計提虧損可能會有
- 每日消息!世界最大跨徑部分地錨式混合梁斜拉橋順
- 每日速遞:結對共建助力鄉村振興 ——揚州海事局
- 世界速讀:入夏以來 揚州港區為到港船舶穩定供應
- 環球新資訊:21名“守護長江--小小志愿者”驚艷亮相
- 【速看料】晶科能源:子公司受限電影響 產能恢復
- 世界今日報丨洛陽鉬業:上半年凈利潤41.48億元
- 環球視點!淮河能源:擬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 【環球時快訊】東方鐵塔:上半年凈利潤4.85億元
- 全球觀察:中信證券:賽道內從高估值切向低估值
- 焦點訊息:豬企、房企、乳企紛紛入局,跨界光伏能
- 天天視點!經濟日報:上市公司退市也難逃追責
- 2022年“小海豚計劃”全國火熱開展 逾7000名孩子
- 世界今熱點:張家港海事局保障張靖皋長江大橋南航
- 當前資訊!雙碳目標下中國交通綜合運輸可持續發展
- 疾馳向前,駛向未來|AFMG全球戰略發布會
- 天天熱議:長江上游“汛期反枯”,重慶水運人全力
- 火蝠電商 X 阿里媽媽|萬堂書院城市陪戰班-廣州
- 焦點速看:“115”客船安全監管模式確保旅游旺季
- 全球新資訊:開港首航!揭陽海事局多措并舉保障大
- 今日最新!25萬億大市場!券商競逐這項基金業務
- 世界微動態丨全國海事系統首批小型無人直升機交付
- 【新要聞】萬成考:蔚藍戰場踐初心
- 熱點評!三把“金鑰匙”解鎖成長路
- 當前熱門:長江海事海船安檢實訓基地揭牌成立
- 天天即時:全國首個江海直達“運力池”覆蓋武漢港
- 天天快資訊:財聯社創投通:一級市場本周97起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