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動態:發力高端裝備 打造更多國之重器(產經觀察·構建新引擎 制勝新賽道①)
2023-02-08 10:02:12 來源:人民網
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一號”。 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產業發展的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了哪些進步,下一步還將從哪些方面發力?今天起,本版推出“構建新引擎 制勝新賽道”系列報道,走近一線,了解現狀,展望前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編 者
“開工!”1月30日,陜西西安,航空工業西飛機翼裝配廠生產現場,60多名職工緊張忙碌,長約17米的C919大飛機機翼正在組裝。
“大伙兒干勁十足,我們全面掌握了大飛機機翼數字化制造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向領跑的轉變。”航空工業西飛機翼裝配廠廠長王超說。
“成功!”1月10日,廣西玉林,柳鋼中金不銹鋼有限公司內,由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研制的二十輥不銹鋼冷軋機組,成功完成冷聯動試車。
“這是國產‘手撕鋼’裝備的又一次落地應用。”國機重裝中國重型院板帶軋制裝備研究所負責人劉云飛說,預計今年內設備將正式投產。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端裝備產業,是指具備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數字化程度高等特點的裝備產業,包括民用航空航天裝備、高端能源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近年來,我國在高端裝備領域有何新進展?今后如何發展?記者進行了采訪。
大國重器接連問世
規模質量穩步提升,關鍵領域不斷突破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2年,裝備制造業利潤比上年增長1.7%,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34.3%,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行業利潤比上年增長44.5%;電氣機械行業利潤增長31.2%,是拉動工業利潤增長最多的制造業行業。
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一號”正式投用,國內首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成功發運,世界首臺樁梁一體造橋機“共工號”、全球單機容量最大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順利下線……2022年,高端裝備產業在不少關鍵領域實現突破,規模持續擴大,質量能級不斷提升。
——攻堅克難,大型客機技術支撐不斷加強。
2022年,C919大型客機成功交付,“鯤龍”AG600M滅火機驚艷亮相,我國在航空運輸設備領域奮勇攀登。
大型客機的研制,代表了一個國家在大型裝備制造領域的綜合能力。比如,一般大型客機都擁有一對纖長優美的機翼,是機上最復雜的機體結構件,考驗著民機結構件柔性制造的能力。“我們承擔了C919大型客機翼盒、襟翼、副翼、縫翼、中機身等5個工作包的裝配工作,占C919機體結構的50%以上。”王超說,為了給國產大飛機插上“中國翼”,航空工業西飛先后突破200多項技術難題。
——追求綠色,高端能源裝備更加自主可控。
作為核電汽輪機組的“心臟”,轉子在工作時高速旋轉,要承受巨大的離心力、扭轉力。如何確保轉子高強高韌,是個難題。“我們從2012年就開始相關研究,不斷試驗原材料化學成分,探索加工工藝。”國機重裝二重裝備副總工程師沈國劬說。
2022年11月,國內首件Ni3型核電汽輪機自主化低壓焊接轉子鍛件通過行業鑒定。“這標志著我們成功實現了‘華龍一號’核電汽輪機組‘心臟’——全系列材料焊接轉子鍛件的國產化制造。”沈國劬說,這對實現我國三代核電技術裝備自主可控和國產化,帶動核電技術“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
——發力智能制造,成套裝備屢添重器。
“手撕鋼”,薄如蟬翼,卻耐腐蝕、耐潮、耐光、耐熱。“生產手撕鋼,難度不在薄,關鍵要又薄又寬。機組所有的零部件,無論軟硬件,都需要我們自主研發。”劉云飛說。
2022年,國機重裝中國重型院研制的成套冷軋機組,成功軋制出厚度為0.03毫米、寬度為720毫米的手撕鋼,在國內首次實現超寬幅極薄不銹鋼帶的穩定軋制。
向中高端邁進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持續突破技術瓶頸
“每一項重大民機航空裝備的研制,都需要攻克數以百計、千計的關鍵技術,形成一大批創新成果,并向外輻射和溢出,牽引相關制造業形成革命性突破。”航空工業集團有關負責人說。
“機床的能力,決定了加工的精度,也決定了成套裝備的成敗。只有提升機床的性能,才可能實現航空發動機渦輪盤、葉片,或船用重型曲軸等關鍵、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杰表示。
采訪中,不少企業和專家表示,高端裝備往往處于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具有很強的產業輻射、促進作用。整體看,我國裝備制造業處在向中高端邁進的關鍵時期,仍須加大投入、奮力攻堅,特別是要在提升創新能力、夯實產業基礎、改善發展環境等方面發力。
提升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供給水平。“以核電汽輪機的轉子為例,想實現突破,第一步要先攻克‘材料關’。只有化學成分配比確定,才能開展下一步的生產。”沈國劬說。
“近年來,全社會對產業基礎的重視程度、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我國產業基礎能力加速突破勢頭正在形成。”羅俊杰認為,今后還要在基礎元器件和基礎材料的研發生產上下足功夫,以進一步提升高端裝備的產品性能、穩定性、可靠性。
增強軟件能力。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幾乎所有高端裝備都是軟硬件結合的產物。近年來,我國企業先后攻克全數字化高速高精運動控制、多軸聯動等核心技術,一批五軸龍門鏜銑加工中心在重點領域實現工程化應用。“我國傳統制造企業在軟件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未來還需要在操作系統、工業軟件等方面迎頭趕上。”羅俊杰說。
創新布局亟待優化。“我國工業制造在學科基礎、技術基礎、產業基礎等方面仍缺乏有效互動,設計、制造、測試、保障等環節發展不均衡,工具支持、人才支撐仍不夠完善。接下來,需要更好銜接創新鏈與產業鏈,打造創新體系,切實提升研發能力。”羅俊杰說。
堅持創新研發
各方協同發力,推動高端裝備做優做強做大
2月1日下午,西安閻良機場,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M(1003架)機順利完成農歷兔年首次試飛。
“AG600M是完全由我國自主研制、主要系統國產化率達到100%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彰顯了我國核心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實力。”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說,今年公司將推動AG600M完成表明符合性試飛,使其通過整機和各個子系統的一系列試驗,真正具備執行滅火任務能力。
國機重裝今年將全面推進630攝氏度超超臨界機組汽輪機轉子鍛件的研制工作。“該鍛件所需的耐熱鋼,從材料設計到冶煉、鍛造、熱處理都充滿挑戰。”沈國劬表示,目前,這種鍛件在全球范圍內還沒有成功的工程化量產案例,“我們要努力爭當第一人。”
采訪中,不少企業和專家表示,推動高端裝備做優做強做大,既要企業持之以恒地加強創新,也離不開相關方面的大力支持。
推動共性技術突破。“目前,高端裝備遇到的‘卡脖子’難題,靠一家企業往往難以突破,需要相關方面牽頭,共同攻關。”羅俊杰建議,政府部門聚焦共性技術,牽頭組建聯合體,共同開展核心重大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研究,為行業發展夯實基礎。
加強財稅金融支持。“高端裝備的研發耗時長、成本高,建議充分發揮產業基金杠桿作用,引導各類社會資金聚焦企業創新活動。”羅俊杰說,例如鼓勵商業銀行圍繞重點方向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設計專屬金融服務產品;鼓勵企業探索供應鏈金融、設備融資租賃等產融結合新模式等。
推薦內容
- 全球新動態:發力高端裝備 打造更多國之重器(產
- 低碳大循環 綠色發展前景好(美麗中國·關注生態
- 環球消息!小積分帶來大提升
- 環球微速訊:引導居民參與 多方協同管理
- 世界實時:2022年度我國個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下月
- 最資訊丨進出口銀行提供信貸支持助力企業進口抗疫
- 環球消息!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保持高增速<br>
- 時訊: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在巴西建立
- 前沿資訊!濰坊海事局查處一起船舶配員不足違法行為
- 汕尾海事多措并舉助力地方重點項目復工復產
- 優化營商環境,宜昌歸州海事處助力轄區水工復工復
- 微吼創始人&CEO林彥廷:數字化活動營銷開啟業務增
- 當前動態:暑假作文500字
- 金首飾如何加工?如何保養黃金首飾?
- 星洲系沉香易混淆?三招教會你分辨“帝王達拉干”
- 【環球報資訊】梧州這些老字號的美食最少都有十幾
- 訊息:乘車時間減少30分鐘 蘇州382路公交優化讓
- 今亮點!土耳其7.8級強震親歷者:差點從床上被甩
- 今日視點:溫州男子偶遇“摸金校尉”,370萬買古
- 每日熱訊!竹山:店小二上門服務企業解難題
- 每日速訊:4500余名十堰人到襄陽就業
- 襄陽高新:“小微權力”監督平臺高效運行
- “精準服務”省心更暖心
- 世界速讀:南漳供電:貼心服務企業節后復工
- 信息:上博“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
- 大范圍雨雪席卷中東部,未來十天江蘇陰雨天氣霸屏
- 前沿資訊!市場回暖傳統電商進擊,當當網開學季霸
- 新一年,江西振興“黃金水道”誠意滿滿
- 熱文:喜茶銷量增幅超600%,“開工第一杯”火了?
- 焦點報道:出境組團游恢復 下周二武漢游客直飛泰國
- 今頭條!武漢教師白云獲評全國“最美教師志愿者”
- 洪山兩千余機關干部職工義務獻血
- 世界快看點丨亞洲田徑室內錦標賽開戰在即 “00后
- 每日看點!武穴中醫醫院強醫術惠患者
- 13家公司獲百家機構調研,22家券商推薦比亞迪
- 全球熱訊:20家券商業績前瞻:近八成券商凈利下滑
- 順豐快遞價格是多少?順豐快遞價格明細表2022
- 每日速看!供熱公司最怕什么投訴?法律分析來了
- 98年世界杯巴西主力陣容有誰?巴西男足國家隊隊員
- 肩周炎可以做哪幾個動作緩解?適合用什么睡姿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