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2020分析與2021展望
2021-01-26 08:40: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9年,世界主要經濟體呈現高負債、低利率、低通脹和低增長的特點。2020年,各國經濟又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和全球疫情的沖擊。世界銀行預計,美國經濟預計下降3.6%,歐元區各國經濟整體縮減7.4%,日本經濟下降5.3%。2021年,疫情仍在持續,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和下行壓力加大。過去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決策,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國內生產總值首度突破100萬億元,同比增長2.3%的成績,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2020年經濟先下行后恢復景氣
面對2020年元月開始的疫情對中國的沖擊,是“先集中精力控制疫情,再逐步復產恢復經濟”還是“以群體自動免疫保經濟平穩運行”,不同思路的選擇中,黨中央和國務院選擇了前一種公共管理和宏觀調控的模式,加之在疫情對服務業損害最大的沖擊下,中國經濟結構中制造業和農業增加值占GDP45.47%的高比率優勢,避免了經濟增長過深的下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的目標任務已經完成,并且完成的情況是好于預期的。“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綜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看,2020年一季度 GDP同比增速為-6.8%;但二季度以后,經濟進入V型快速恢復期,增速由負轉正,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為3.2%、4.9%和6.5%。從全年的數據分析,由于第三產業累計同比貢獻率較上年同期下降,致使第二產業GDP累計同比貢獻率上升10.9個百分點,并重新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從行業角度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比其他服務業受疫情影響較大,GDP累計同比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下行。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工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前三季度GDP累計同比貢獻率分別較上年同期提高7.26、85.24、15.24 和79.67 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全年GDP增長的重要動力。
物價水平方面,年初小幅回落,隨后價格水平緩慢回升,但年度CPI上漲2.5%, PPI下降1.8%。全年來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核心CPI、商品零售價格指數(R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PPIRM)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了0.4、0.8、0.59、1.5和1.6個百分點。
貨幣供給方面,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頻頻出臺,緩解了實體經濟流動性短缺問題。12月末M2余額218.68萬億元,全年同比增長10.1%。社會融資規模12月末累積為34.86萬億元,比上年多增9.19萬億元。
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得益于疫情的正確防控
疫情屬于市場失靈性的社會問題,無法由市場調節來自動解決,需要政府管理來進行防控。中國在“先集中精力控制疫情、后復產恢復經濟”科學思路和正確的公共管理和宏觀調控下,在極為困難的一年,國民經濟實現了快速復蘇。
得益于疫情被控制,工業快速復產。2020年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深度負增長25.9%,但4月開始轉正且增速不斷提高,顯示出工業企業逐漸擺脫疫情沖擊后企穩。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均于第二季度迅速脫離負增長態勢,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呈穩步上漲趨勢,高技術產業結構性上漲態勢明顯。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恢復有賴于“新老基建”的共同發力。去年1-10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3.01%。其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為18.2%,較上年同期更是提高了17.8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9.7%,醫藥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更是分別增長22.8%和14.8%。
外需逐漸走出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負向沖擊陰影,進口和出口降幅均不斷收窄,實現超預期恢復。WTO預計,2020年全球貿易規模將下降9.2%,而中國以美元計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3.6%。去年1-5月我國防疫醫療用品出口增速大大提高,有效提振出口;5月以后國際主要經濟體疫情防控催生了居家辦公等需求,帶動了家具、燈具等出口增速的上行,帶動出口增速的穩定回升。疫情防控創造各方面的環境,外向制造業復工復產,是出口回升的有利條件。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落實新發展理念,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開局之年。由于開年疫情還在持續,課題組利用國際最前沿的宏觀經濟預測方法——即時預報(Nowcasting)預測,分一季度緩解和延續到二季度不同情景,扣除價格上漲因素,2021年全年增長8.08%或者6.60%。根據中國2011年7月-2020年12月的24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月度和季度混頻數據,得到GDP季度增速和其他宏觀經濟指標的月度增速預測顯示,由于2020年一季度的低基數,2021年一季度的名義GDP同比增速達到19.21%,但隨后的二季度-四季度的名義GDP同比增速逐漸回落至8%左右,分別為8.61%、7.73%、7.95%,全年同比增速為10.55%。扣除價格因素的影響,我國2021年四個季度的實際GDP 同比增速分別為:16.71%、6.11%、5.53%和5.45%。如果疫情延續2020年二季度及其后的形勢,我國2021年四個季度的實際GDP同比增速可能分別為:13.71%、5.01%、4.43%和4.35%。
2020年完成了RCEP的簽署,如果協議內容盡快和全面落實到位,如同2001年加入WTO在2002年的增長效應加速一樣,中國在前面預測的基礎上,實際GDP還可能會實現1個百分點新的增速,很可能實現9%左右的經濟增長。課題組采用全球動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在考慮全球疫情背景的基礎上,根據協議內容量化模擬和分析了RCEP對世界主要經濟體尤其是對中國宏觀經濟及產業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模擬RCEP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削減和貿易便利性的提升,來刻畫RCEP對各國經濟貿易的積極影響。模擬結果顯示,受益于關稅度削減和貿易便利化的提升,RCEP成員國均從協議的達成中獲益。東盟各國為最大贏家,中日韓受益顯著。
RCEP促進中國的宏觀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會彌補疫情帶來的損失。模擬情景是,中國進出口貿易和就業率顯著增長,其中2021年出口可能會提高7.7%,并保持年均7%-8%的增長,進口方面的增幅達到8.42%;勞動力市場上,2021年的就業率會增長接近2%,并在后續年份保持穩步上漲的態勢。產業層面,傳統優勢產業包括電子設備、運輸設備、其他制造業(主要是輕工業)大幅受益;但受貿易擠出效應的影響,2021年中國的礦產品、紡織品、有色金屬、機械設備的國內生產也受到沖擊,這部分產出可能會下降3%-8%。
面臨的不確定性及其應對建議
課題組分析認為,2021年疫情變化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全球經濟恢復和政策轉向節奏仍不明朗,如何防控疫情反彈二次影響經濟增長,如何穩定就業崗位、保持居民收入流連續、減少家庭儲蓄深度消耗和連接消費與供給的良好循環,如何權衡穩杠桿與防風險,如何有效應對全球流動性泛濫的溢出效應,是中國面臨的主要風險與挑戰。
經濟增長可能的不穩定性。課題組采用全球動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對疫情的不同發展形勢進行情景分析和量化模擬。分樂觀和悲觀兩種結果:我國2021年GDP預計將增長8.08%或2.32%。其中悲觀情景為:考慮到新冠變種病毒擴散,以及疫苗難以在全球范圍內全面鋪開且發揮效用,各主要經濟體2021年經濟活動仍受到較大程度影響。當然,從固有的人口變動原因看,少子化、經濟主力人口收縮和老齡化,也是經濟下行壓力的一個來源。
就業與社會穩定方面存著的挑戰。2021年高校畢業生,加上前期因疫情延誤需要在2021年轉移就業和因國外疫情回國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總計規模將達歷史最高點的1100萬人。世界銀行警告,若疫苗接種不力將對世界經濟帶來打擊,甚至可能導致另一次全球經濟收縮。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外部供給中斷、需求下降以及全球價值鏈波動,會直接影響到我國供應鏈穩定和產業鏈安全。波及就業方面,結果可能在當年還會失去500萬個左右的工作機會。
債務和貨幣穩定方面的風險。全球流動性泛濫的溢出效應可能引起消費物價上漲、資產價格泡沫及制約實體經濟恢復,應值得警惕。截至2020 年末,美歐日三大央行資產負債表較年初擴張7.6萬億美元,其中美聯儲擴張3.2萬億美元。據IMF 估計,2020 年全球貨幣與財政政策釋放的流動性規模占全球GDP的比重超過20%。因抗擊疫情和刺激經濟的需要,2020年末中國宏觀杠桿率也達到了285%左右,M2/GDP比例上升到215.23%。因此經濟穩定方面,有全球流動性泛濫下的輸入性通脹,農產品和大宗商品價格動蕩,或者是資產價格暴漲暴跌,或者是人民幣匯率因國內存貸款利率高和疫情避險先升高再暴跌,或者是以債務大規模違約破產、減記等清算出清等等不確定性。當然,也存在著人口較快老齡化造成的養老金需求快速上漲壓力。
據以上分析和預測,國內其他分析和預測團隊提出的我們贊同的政策建議這里不再贅述。
課題組對2021年宏觀調控和深化改革的建議:
首先,堅持防控不松懈,并處理好政府防控疫情與市場調節經濟的關系;防控應當精細化設計和實施,既要防控住疫情,又要盡最大可能使消費和生產服務正常運行。
其次,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盤活城鄉閑置和低利用土地要素與需要就業的勞動力要素相組合,更大力度放開人口、勞動力、土地、住房宅院、資金、技術等等的城鄉雙向流動,穩定并鼓勵資本有機構成低、容納就業量大的個體和中小微企業發展,保持和穩定居民收入、支出、消費和生產間的流動和循環。
再次,考慮全球經濟模式轉向高債務化趨勢,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推進生產和生活資料性土地的資產化改革,以夯實債務資產信用保證的基礎和人民幣幣值穩定土地資產之錨。
最后,在有雄厚不動產資產保證安全的同時,實行寬松的財政政策,特別是擴大中央政府赤字,債務投放傾斜于能夠增加土地資產的南水北調、擴大可利用土地這樣的建設項目;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擴大貸款投放,特別是投向有土地資產信用抵押的項目,適當降低利率,穩定并謀求更快速一些的經濟增長。
關鍵詞: 中國宏觀經濟
推薦內容
- 全球速遞!手機如何查個人征信?查征信帶來的影響
- 世界快消息!普通家庭怎樣抗通脹?值得推薦的投資
- 微頭條丨我國為什么要限制稀土出口?限制稀土出口
- 即時看!醫保卡有什么用?醫療保險的主要目的是什
- 環球資訊:西麥燕麥片好嗎?燕麥片有什么作用?
- 觀點:期貨k線圖基礎知識有哪些?如何看期貨圖?
- 世界今頭條!什么是巨災保險制度?影響巨災保險制
- 全球熱消息:注冊資本與實收資本是什么意思?注冊
- 每日速訊:烏龍茶和鐵觀音有什么區別?烏龍茶和鐵
- 每日焦點!網上買車險好嗎?網上買車險相比線下有
- 奧馬冰箱全場景發力,引領鮮儲新時代
- 狗狗幣期權新手入門,狗狗幣期權是什么
- 炒股遇到挫折就想退費?九方智投學員告訴你該如何
- 天天最新:做好養老金融服務始于產品,又不止于產
- 環球新動態: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啟動 銀行加快布局
- 【環球速看料】定增發行節奏加速,折價率創本年以
- 每日關注!央行上海總部:穩妥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
- 比特幣期權是什么?比特幣期權交易教程
- 阿里巴巴公布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 回購美國存托
- 英國央行27年來最大幅度加息 國內黃金走勢如何?
- 全球信息:股份制銀行半年合規透視:被罰金額同比
- 焦點關注:三大指數縮量收漲,資金搶籌巨輪智能
- 【聚看點】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
- 天天快消息!長江重慶航道工程局積極參加農村公路
- 世界熱推薦:外交部強勢表態 氣氛又緊張起來了!
- 【全球新視野】漲停復盤:滬指縮量反彈漲0.8% 白
- 以太坊期權是什么?以太坊期權超過比特幣期權
- 當前快訊:半導體概念強勢上漲,機構密切關注,10
- 焦點關注:東部戰區:全部精準命中目標!國防部發
- 每日觀點:財務視角看行業系列之三十三 | 透過
- 全球頭條:財務視角看行業系列之三十二 | 計算
- 今日最新!廣汽集團: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7064輛
- 環球通訊!世茂股份:1-7月銷售簽約金額約55億元
- 每日快訊!中來股份:國內外光伏市場火爆 上半年
- 焦點熱門:17家港口企業實現岸電全覆蓋
- 實時:大江大河 深海遠洋 到處都有“湖北造”船影
- 世界快報:溫氏股份業績快報:上半年虧損35.17億元
- 快資訊丨新勁剛:吸波復合材料產品通過技術驗證
- 全球快看點丨深圳證監局對珈偉新能采取監管談話措
- 世界短訊!世華科技:1條OLED國際高端生產線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