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改革落地三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唱主角 優勢集群化趨勢凸顯
2023-08-24 11:19:55 來源:金融界
2023年8月24日,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平穩落地已滿三周年。三年前,首批18家企業上市,標志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
創業板,“創新”一直是其鮮明屬性,而注冊制改革讓“創新”特色更加彰顯。在這三年內,創業板重點服務高科技企業、戰略新興產業企業、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培育壯大了一批具有創新強項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
截至8月23日,創業板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發展至500家,占創業板全部1310家公司比例近四成,總市值超3萬億元,占板塊整體市值超25%。其中近9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超5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今,創業板功能日益完備,創新成長特色更鮮明,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新能源領域,這也令其優勢產業集群化趨勢愈發明顯。
在業內看來,注冊制改革令創業板發行審核機制更加靈活透明、價格發現機制更加完備、產品譜系持續豐富,進一步提升創業板吸引力,以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
注冊制新上市公司增至500家
創業板注冊制實施之初,即明確原則上不支持農林牧漁業、采礦業等12項行業申報上市,通過設定“負面清單”傳遞“清晰導向”,積極服務符合板塊定位的“三創”“四新”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上市融資的目標。
根據《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發行人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應當符合創業板定位。創業板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即“三創四新”)。
在業內看來,“三創”“四新”標準一方面強調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明確評價的量化指標,從創新性和成長性等維度制定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研發投入金額、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等評價指標。
另一方面,強調了兼容性和靈活性,對不同行業領域的企業設置不同的標準,同時對符合特定條件的企業設置了部分指標豁免適用的規定,更好服務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企業。
實際上,改革后的創業板一直將支持“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領域培育壯大了一批具有創新強項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
經過三年的運行,截至2023年8月23日,創業板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發展至500家,數量占比近四成,總市值超3萬億元,占板塊整體市值超25%。新上市公司中,近9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超5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
而且,截至2023年8月23日,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合計市值占比近5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公司市值占比超30%。此外,注冊制下市值排名前20名的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17家,占比85%。
中信建投證券執委會委員、投行委主任劉乃生認為,自創業板試點注冊制以來,結合了大量審核實踐,定位標準不斷完善,“三創”“四新”標準充分考慮了我國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又高度契合成長型創新型企業的發展訴求,能夠切實支持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實現可持續健康成長。
中金公司也認為,創業板嚴把“三創”“四新”的判斷標準,其清晰的板塊定位有效提升了資本市場對戰略新興產業相關企業的支持力度。
優勢產業集群化趨勢明顯
目前來看,創業板已經形成較為明顯的產業集群化趨勢,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和新能源等優勢產業方面。
細分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位居創業板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目前,共有315家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近2.98萬億元,覆蓋信息網絡、高性能集成電路、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數字經濟等各細分領域企業。
以通信領域為例,創業板就集聚了該行業四成以上的上市公司,覆蓋了從通信器件、通信設備到實際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包含物聯網、IDC、云計算等各個細分行業。2020年至2022年,創業板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91%、19.65%、3.41%,近三年營收復合年增長率6.30%。
而在新材料產業,截至2023年8月23日,共有138家新材料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超9700億元,覆蓋了鋰電池新材料、碳纖維、先進半導體材料、金屬靶材、稀土功能材料等多個細分領域。2020年至2022年,創業板新材料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3.86%、45.54%、38.97%,近三年營收復合年增長率為32.06%。
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創業板匯聚了一批智能制造裝備、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及海洋工程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公司,合計135家,總市值達超9700億元。其中,創業板聚集了工業機器人領域四成左右的上市公司,覆蓋產業鏈各個環節。
在2020年至2022年間,高端裝備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2.47%、26.02%和10.84%,近三年營收復合年增長率為16.25%。
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共計107家生物醫藥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占深市生物醫藥企業數量近六成,總市值1.6萬億元,覆蓋了從化學藥劑到中藥飲片、從基因檢測到體外診斷、從生物疫苗到血液制品、從醫療器械到醫療服務等的全產業鏈體系。
2020年至2022年,創業板生物醫藥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1.60%、24.90%、13.67%,近三年營收復合年增長率為19.96%。2021年、2022年,整體實現營業收入近2663.88億元、3702.09億元。
此外,還有合計170余家新能源產業公司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約2.4萬億元,覆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鋰電池及電機原材料、電機、電控、電池以及整車設計等多個環節。2020年至2022年,創業板新能源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4.37%、40.16%、58.86%,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36.56%。
發行審核更加透明、高效
能夠快速完成優勢產業集群化,離不開創業板注冊制下一大重要變化:自改革以來,創業板審核標準、程序、內容、過程、結果全部向社會公開。
在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舉措也令發行審核也更加透明、高效、可預期。
中信證券執行委員、全球投資銀行管理委員會主任馬堯在接受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項目申報受理到注冊領取批文,項目關鍵審核節點及相關情況均公告,發行人及保薦機構均可通過咨詢審核員、查閱審核系統或者公開信息,實時了解項目審核進展,增加了審核過程的透明度。
他同時表示,因審核過程有規定的時間限制,對發行人、保薦機構乃至審核部門均有約束力,審核效率也在持續提升。
劉乃生也對記者表示,注冊制下審核標準的明確與審核過程的公開,使得發行人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提前梳理和解決問題,高效推進審核。
他以寧德時代定向增發項目為例,“在項目籌備前期,保薦人通過梳理市場公開案例,結合審核關注重點,對寧德時代募投項目的投資測算、產能消化等問題提前把控,將問題解決在項目設計階段,更好推進項目落地”。
而對于項目正式審核階段,他同時表示,創業板通過信息披露評級機制,對信息披露評級較高的企業加快審核,減少審核問詢輪次,切實加快了項目審核進度。
“在注冊制下審核過程更加可預期,同時對優秀企業加快審核進度,有利于企業更好地了解審核進展和結果,更快推進項目進度,”劉乃生感嘆。
此外,他認為高效透明的審核也讓企業的上市預期更加明確,降低了上市的隱性成本。
以當升科技于2020年啟動向控股股東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項目為例,其收購標的資產主要產品為高性能鋰電池正極材料,主要產品應用于動力電池等領域,所屬行業及項目內容與創業板推動技術創新、服務企業發展的定位高度契合。
該項目也創造了多項記錄:成為A股市場注冊制以來首單小額快速重組項目;自項目受理至獲得證監會正式批復僅歷時35天,為A股市場注冊制后歷時最短的重組項目;自央企集團批復至標的資產交割僅歷時63天,為央企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歷時最短的重組項目。
再融資審核最快用時6天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同步推進“增量”和“存量”改革。
根據規則,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以來,簡易程序單次融資金額從不超過5000萬元提高至不超過3億元,融資金額占最近一年末凈資產的比重從不超過10%放寬至20%,取消了12個月內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總額超凈資產10%的公司不適用簡易程序的限制。
與此同時,規則確立了簡易程序從受理、審核到注冊僅“2+3+3”個工作日即可啟動發行的快速流程,從制度層面壓縮審批時限,簡化申請流程。
據統計,自創業板實施注冊制開始至2023年8月23日,已有38家公司通過簡易程序實施再融資,金額合計75.33億元,平均融資金額為1.98億元。其中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三大領域的創業板公司累計申報簡易程序22單,占比57.50%,涉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行業。
在審核用時方面,從已受理到注冊生效最快用時6個工作日,平均用時10個工作日;從注冊生效至發行上市,平均用時26個自然日。適用簡易程序的創業板公司主要為中小創公司,平均市值為48.38億元,低于創業板均值水平。
以普聯軟件為例,該公司簡易程序申請于2023年2月28日受理,3月6日取得注冊批文,用時僅6個工作日。而海蘭信簡易程序申請于2022年11月14日受理,11月28日取得注冊批文。
據了解,2020年至2022年,創業板受理簡易程序的公司家數分別為2家、8家、20家,召開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以簡易程序進行再融資的公司家數分別為10家、15家、68家。
不難看出,上市公司實施簡易程序的積極性大幅提升。而今年以來,已有14家創業板公司適用簡易程序,109家創業板公司召開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以簡易程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數量超過過去三年總和。
記者采訪的多家上市公司也對此給予“一致好評”。其中億緯鋰能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再融資新規的發布解除了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一些繁重枷鎖,而通過在資本市場輸血成功,有利于上市公司今后做大做強,提高競爭力。
該人士同時表示,從政策初衷來看,把真正定價權和決策權交給市場,降低定增投資方面的不確定性,提升投資者參與定增的熱情。匯川技術董事長朱興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簡化了再融資審批程序,縮短了審核時間,提高了融資效率。
除了再融資簡化之外,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工具的引入也是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的一大亮點。與第一類限制性股票相比,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放寬激勵對象,同時兼具折扣優勢和出資時點優勢,激勵作用更加明顯。
截至2023年8月23日,430余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已推出500余單向激勵對象授予第二類限制性股票的有關計劃,涉及股份數量近450萬股。據統計,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使用比例超過七成。
朱興明也對此評價,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引入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工具,綜合了股票期權和第一類限制性股票的優勢,更加符合創業板公司的股權激勵需求,有助于吸引并留住核心關鍵人才。據悉,政策推出后,匯川技術實施的兩次股權激勵計劃均采用了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工具。
類似情況還有跨入鋰電賽道的天華新能。該公司在2020年便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次授予186名激勵對象1166萬股第二類限制性股票。而在2022年,該公司再次發布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于2022年3月授予151名激勵對象715萬股第二類限制性股票。
而天華新能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資本市場工具為該公司并購跨入鋰電材料業務,實現轉型升級并快速擴大生產,給予了極大支持。據悉,該公司采用現金薪酬+股權激勵的方式,與核心員工共享公司發展成果。
實際上,在注冊制下,創業板仍在精簡發行條件、設置多元化上市標準,不斷提升創新創業企業的服務覆蓋面。
今年以來,伴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推進,創業板正式向未盈利企業敞開大門,此前暫不實施的第三套上市標準于二月被正式啟動,為正處于技術、市場、規模的快速上升階段、且較難實現盈利的創新創業企業進一步暢通了直接融資渠道。
關鍵詞:
推薦內容
- 創業板改革落地三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唱主角 優勢
- 中字頭板塊震蕩下挫 中國交建大跌7%
- 大新銀行集團(02356)將于9月21日派發中期股息每股
- 食品股異動反彈 好想你直線拉升漲停
- 力量鉆石:已掌握從0.1克拉至30克拉培育鉆石批量
- 聚賽龍2023中報:凈利潤穩步增長,現金流顯著改善
- 2023最美醫生|護士張穎惠:“走到患者床旁,近點
- 零基礎調劑到表演專業 如此招錄為哪般?
- 經典舞劇《絲路花雨》綜合提升研討座談會在蘭召開
- 累計分紅超2億元 華夏越秀高速REIT持續分紅獲關注
- 濟南“最美公務員”和“最美公務員集體”名單出爐
- 七夕帶熱“浪漫經濟” 黃金消費迎來小高峰
- TrendForce:電視品牌廠商 Q3 開始瀕臨虧損邊緣
- 規范人臉識別應用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金臺銳評)
- 邵陽學院舉辦2023年領導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培訓班
- 保時捷卡曼價格多少(保時捷卡曼價格多少)
- 上海:4預警高掛,全市啟動防汛防臺風四級響應行動
- 2022東莞汽油今日價格查詢
- 因賽集團:目前公司國風虛擬人“姜小黃”已接入AI
- 重慶軌道交通15、18、24、27號線最新進展來了
-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什么意思?_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什么
- 成都住房公積金政策擬調整,正在征求意見
- 世體:十年前的今天,勞爾最后一次代表皇馬出場比
- 第二屆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在廈門湖里區舉行 60對
- 鄭州沁河苑1號院房間面積是多大平方米的?
- 微軟向英國監管機構提交收購動視暴雪的新協議
- 遼東學院新生報到上課時間2023年秋季
- 美國佛州教育新政策引教師眾怒!佛州教師:老師和
- 取消或規范公攤面積的探索不妨再多一些
- 專業就業率怎么樣計算 中專的就業率怎么算
- 《原神》三人行先尋明師任務玩法
- 中密控股(300470.SZ):川機投資及省機械院自愿承
- 荊州海事局強化惡劣天氣預警宣傳
- 群眾舉報屬實 宜昌海事局:獎!
- 荊州海事局組織綜合演練強化涉險公共區域安全防護
- “鄰江集市”——讓民警“小攤”化身實景課堂
- 貴州銀行六盤水分行原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張永棟被查
- 鼓勵孩子獨立的句子
- 港股內房股整體下滑 融創中國跌超6%
- 淮安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怎么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