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體溫
生理情況下,正常人體溫可有波動,如早晨稍低,下午略高,但24小時波動幅度不超過1℃。
(1)口測法:將體溫計水銀端置于患者舌下,緊閉口唇用鼻呼吸,5分鐘取出讀數。正常值36.3~37.2℃。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肛測法:取側臥位,將肛溫計體放入肛門內達長度一半,放置5分鐘后取出讀數。正常值為36.5~37.7℃。
(3)腋測法:將體溫計水銀端放入腋窩深處,用上臂夾緊,10分鐘后取出讀數。正常值:36.0~37.0℃。
發熱:體溫超過正常即為發熱。37.3~38℃為低熱;38.1~39℃為中度發熱;39.1~41℃為高熱;41℃以上為超高熱。發熱原因可分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
(1)發熱的原因較復雜,如無特殊病史如外傷、膿腫等,最好到發熱門診就診。
(2)切忌在病因未明的情況下,對一般的發熱自行亂用退熱劑、皮質激素類和抗菌藥等治療,以免掩蓋病情,或對抗菌藥產生耐藥;一般的退熱以物理降溫為主。
(3)飲食上宜食清淡、易消化、符合口味的食物,可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忌過食辛辣、酒類、油膩及腥類食物;尤其小兒宜少食多餐。
體溫過低:體溫低于36.2℃。
(1)注意尋找引起體溫過低的原因,并糾正。
(2)注意提高室溫,多穿防寒的棉衣,多蓋被子,穿棉襪子等;并可適當按摩。
(3)應及時補充足夠的熱量,給予較多的蛋白質、脂肪類食物;可多飲熱開水、熱湯等,但絕對不要通過飲酒御寒。用熱水袋放在腰背部、胃部、腋窩、后頸、腕部及會陰部等部位,但注意不要溫度太高,還要多查看,以免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