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額存單成了很多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據調查發現,多家銀行的大額存單,即便利率下調,還是“一單難求”。相反,部分民營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卻逆風上行。業內人士分析,民營銀行受限于品牌和網點的局限,吸儲難度大,因此利率水平始終高于國有大行。
多家銀行大額存單額度告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注意到,即便部分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在下調,有些產品還是上架即售罄,不少人表示購買全靠“拼手速”“靠運氣”。不光是額度有限,大額存單的購買門檻也在逐漸提高,一些銀行把起存金額從20萬元提高到了30萬元,依然沒有影響大家的購買熱情。
自2022年9月下調存款利率后,四大行與股份制銀行也開啟新一輪的調整。建行、農行、工行等大額存單年利率近日也出現下調,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降至3%以內,很多銀行甚至出現無三年期大額存單的額度情形。
但是部分民營銀行大額存單利率卻逆風上行,如前海微眾銀行。根據官方信息披露,其大額存單利率在4.0%-4.2%,三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為3.35%,而五年期產品年化利率高達4.125%。
此外,藍海銀行大額存單起存金額為20萬元,三年期利率為3.45%,五年期利率為4.0%,浙江網商銀行5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為3.85%。
這與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大額存單年利率形成了鮮明對比。不過,目前這些銀行的大額存單額度也已經售罄,需要排隊預約,或者等待其他客戶轉出才能買到。
存款利率下行已成趨勢
“無論是大額存單還是普通的定期存款,現在的利率水平依然太高了。”一位銀行業內人士直言,不少銀行三年期存款利率已幾乎與貸款利率相近,若算上人員成本等甚至已現倒掛,因此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行已成大勢所趨。專家解釋,利率下調,一方面是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反復震蕩,波動加劇,資本市場整體呈下行趨勢,市場無風險利率下行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央行實施穩健略偏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市場上“不差錢”,推動各類金融產品收益率下行。
除去利率下降的大背景外,銀行自身的經營也會影響其大額存單利率。大額存單是銀行用來吸收大額存款的一種理財產品,老百姓購買大額存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比較穩定的利息和本金。但是由于LPR的調整,貸款端的市場利率下降。所以,為了維持整個銀行的利潤,銀行的支出也要減少。而銀行最大的支出是存款利息,因此,為了減少支出,大額存單類的產品利率下行。
民營銀行利用大額存單攬儲
而民營銀行相較于國有銀行等傳統銀行而言,在吸儲方面處于弱勢。受限于品牌形象以及機構網點等限制,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渠道非常狹窄,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對存款的需求度比較高,但是它在公眾中品牌形象影響力相對較弱,所以往往是通過提高利率來吸引更多儲戶存款。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少數民營銀行大額存單逆勢上漲的情況。
對于民營銀行來說,拉存款主要依靠同業負債和互聯網。而同業負債的利息成本一般高于吸收存款成本。這也意味著,若倚重同業負債,民營銀行的負債成本將更高,所以互聯網端的B TO C存款很重要。存款提升不僅可以擴大民營銀行的資產規模,還間接帶動很多方面的業績。民營銀行為做實基本盤,所以高息攬儲是吸儲的慣用手段。
當然,高攬儲需要高收益率資產去支撐,否則會面臨收入覆蓋不了成本的困局,這同時也高度考驗民營銀行經營能力。
不僅如此,按照規定,國有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最高只能在基準利率上上浮60個基點,而對國有銀行之外的銀行來說,大額存單的最高利率可以上浮80個基點。因此,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民營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便形成了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