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劉有話說
個人養老金賬戶自去年上線以來,受到不少人的青睞,普遍人都感覺這個是一個福利產品,短期可以用來做個人繳稅的抵扣項,長期來看可以買到一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屬產品供給,絕了。但是事實并沒有預期的理想,據說部分個人養老金賬戶所購買的理財產品賺不到錢之余甚至開始微虧。“出師不利”嗎?還是我們太操之過急呢?
(資料圖)
1
個人養老金賬戶,是一種福利產品么?
簡單先給大家回顧一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產品特性:居民可以在各家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賬戶是無需費用的,投不投錢都沒有要求。想投資的時候只需要往里面打錢就可以了。打錢之后就可以通過這個賬戶購買到一些據說是經過銀行篩選的專屬理財產品,這些產品傳聞是比較有競爭優勢的,收益預期應該是比較理想,屬于重點栽培的“好學生”。然后,利用賬戶購買的理財產品投入額度又可以作為個人繳稅的抵扣項,在年度個人納稅申報的時候增加多一個抵扣項,分分鐘加大了退稅的機會,幾乎等于直接“貼錢”!大概就是這樣。
2
關于個人養老金賬戶幾個方面的思考
首先,有沒有“專屬理財產品”這個概念的呢?我相信是一定有的,之不過當前機構的理財能力可以說是比較堪憂,“靠天吃飯”的占比還是很高,遇到行情不好的時候難以獨善其身。所以,就會出現一買入就虧損的情況。當然我們會認為虧得比人家少也是一種能力。所以,這些產品的抗風險能力也是大家需要關注的。如果市場上90%的人都輸,你輸得比人家少也應該慶幸。因為,投資本身就是有風險的,虧得少不就等于賺了?這方面,大家要客觀一點。
其次,時間周期有點太長了。個人養老金賬戶里面的錢需要在退休年齡之后才能夠拿出來,無論是盈利還是本金。中途取出只有兩種特殊情況:身故或移民。而這絕大部分人都不太可能出現。所以,個人養老金賬戶就迅速變成了強制儲蓄資金了。如果強制儲蓄,那么我們可以選擇各種的終身壽、年金險等產品,他們就是個人養老金賬戶完美的競爭對手。畢竟保險有兩個鮮明的特點:部分產品可以明確把收益率寫入合同,還有就是保險中途是可以退保的。當然,中途退保最大的問題就是本金會虧了一大截(投入的初期),但是還是可以退的。個人養老金賬戶就不行了。所以這方面還需要優化和調整,否則競爭力明顯沒有養老保險強。
還有,關于抵扣項這個問題其實適用的人群比例不算高。有錢的朋友早就不關注這個抵扣,因為再多的抵扣項都是有封頂的,該繳的稅一分不少;低收入的朋友本身用不到抵扣項功能,所以意義不大;至于中等收入的群體,因為有贍養老人、房貸利息、疾病醫療、房租支出、子女教育等的項,所以用到這個養老金賬戶抵扣項的機會也很少了。往后,這個抵扣項還是要逐步完善,否則適用的群體未免太少了。
最后,就是“重開戶,輕投教”這個問題其實一直都是銀行的普遍通病。這里有兩個極端情況,一種極端情況是銀行的理財經理水品普遍參差,需知道并不是所有銀行的理財經理都是高手,很多銀行的理財經理都是湊數的,講講產品知識還可以,如何解讀市場基本上是一竅不通了。這樣水平的理財經理怎么樣可以正確引導客戶使用個人養老金賬戶呢,也就是完成個開戶任務就算了。
至于能力特別強的大型個人零售銀行,理財經理名下的客戶資產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哪有心思給你做普惠基礎金融教育,愛投不投。所以,作為客戶有時候可能很想投,但是沒有人指導,往往就把這個賬戶逐漸荒廢了。試問,平時理財都玩不開,還哪有心思給你去做研究專屬賬戶的理財產品呀。
所以,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一條龍服務,開戶、指導、優化和加大新引力一樣都不能少。至于中途的虧損,不賺錢……都是過眼云煙,畢竟距離退休還有很長一段路,何必急于一時半刻呢?長遠來看,應該是能夠賺錢的,只是多少的問題嘛!
勝手金句
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普及任重,道遠!
更多理財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