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高健
“不費吹灰之力,在家用一臺電腦就能輕松賺錢。”無業的楊某在網上看到這條廣告后,立馬付之行動,在家搭建VOIP設備,“我后來也想到這應該是幫著電信詐騙。”但是利欲熏心的楊某并沒有醒悟,而是在幫著緬北犯罪分子實施電信詐騙的路上越走越遠。近日,平谷法院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楊某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三萬元。
自2019年8、9月份開始,楊某沒有工作待業在家,某天,他從百度貼吧看到關于VOIP設備的帖子,得知可以通過該設備輕松賺錢后,便在家中架設起VOIP設備。其自述,一開始不知道別人使用他的平臺做什么,只知道能賺到錢,慢慢發現使用的買家多在緬北地區,有詐騙嫌疑,就意識到不法分子應該是使用自己的服務器給別人打電話,實施電信詐騙。而此時利欲熏心的楊某沒有收手,而是繼續幫助犯罪。
通過楊某架設的設備,詐騙分子只需要下載某軟件,在軟件上配置賬號密碼,填寫服務器域名,輸入服務器IP賬號密碼,就可以打到境內的手機號及固定電話。詐騙分子可以在軟件上設置他們想顯示的任何電話號碼,能模擬到大陸三大運營商用戶的手機號或者固定電話號碼,從而通過冒充電商客服等方式實施詐騙。提供信號服務的楊某也可輕輕松松賺取誘人利益。
經審理查明,2021年5月,通過楊某架設的VOIP設備撥打的電信詐騙電話致使被害人張某、龍某等人被騙錢款共計62000元。2022年2月,楊某又雇傭另案處理的其堂哥楊某某一起架設VOIP設備幫助詐騙犯罪團伙實施電信詐騙。楊某共非法獲利5萬余元,楊某某非法獲利2萬余元。
法院審理認為,楊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提供通訊傳輸技術支持,觸犯了刑法的相關規定,應當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最終,楊某被判處上述刑罰。
被詐騙分子忽悠成發財神器的“VOIP”設備到底是什么東西?
法官介紹,通俗來說,VOIP設備就是一種可以將傳統電話信號轉化為網絡信號的工具,支持遠程控制和電話線接入,其本身作為一種信號設備并沒什么問題,但是要想利用它“發大財”,很有可能觸及刑法,會淪為階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