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糖逐漸成為一種備受推崇的生活方式 “糖”真的那么可怕嗎?
2021-09-10 13:59:40 來源:國際商報
隨著國民健康飲食意識不斷增強,減糖正成為一種備受推崇的主流生活方式。應該如何看待減糖?如何看待飲品食品行業現在廣泛應用的代糖?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認為,“人類對甜味的喜好與生俱來。從營養學上來看,糖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的;而從食品加工業層面來看,糖的粘稠性等特性也使其在一些食品加工過程中不可或缺。人們無需妖魔化糖,更不用談糖色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對糖的推薦上限是每人每天25~50克,最好低于25克。”
在陳君石看來,人們少量攝入糖沒有問題。但與此同時,消費者也應成為自己的第一負責人。“人們的食物來源多種多樣,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攝入了過量糖分。消費者應該有意識地控制攝入量,養成看成分表的習慣。”同時,陳君石呼吁,飲料企業也應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要求,“想辦法盡可能地把產品中的糖含量降下來”。
實際上,在食品飲品糖類來源中,占比靠前的并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糖果、巧克力等甜品。“這些甜品雖含糖量很高,但人們通常不會吃太多。調查顯示,中國人平均糖攝入來源排名第一的是乳制品,達24%;其次是蛋糕、餅干等烘焙類食品,占比在20%左右;飲料貢獻了17.7%,位列第三。”陳君石解釋道,以乳制品為例,為了調解酸甜度,很多酸奶制品尤其是常溫酸奶中的含糖量不亞于含糖碳酸飲料。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食品工業中,甜味劑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來,不少新興品牌和產品都在主打健康低糖的產品中使用甜味劑。但也有不少人談代糖色變。
“很多人認為甜味劑不安全。實際上,對于合規企業來說,每一種甜味劑能夠使用在食品中就說明是已經經過國家衛健委批準的,無論是羅漢果提取物等天然甜味劑,還是人工合成的糖精、阿斯巴甜等添加劑,抑或是新興的赤蘚糖醇等較高檔的甜味劑都是安全的。”陳君石說,國家還按照科學指導對食品添加劑的用量、使用范圍作出了規定,規范的生產企業按照標準進行生產,消費者無須擔心安全問題。
“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特別是科技研發的提升,未來還會有更多更好更安全的甜味劑問世。飲品行業要發展,用甜味劑取代糖是一個趨勢。當然,不會完全取代含糖飲料,而是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陳君石說。
推薦內容
- 微紀錄片|戰!在“疫”線
- 更高水平全民健身 未來怎么升級?
- 萬人說新疆 | 來自奇臺黃面的“誘惑”
- 萬人說新疆 | 冰球追夢少年吾拉哈提
- 專家解讀 “3·21”東航飛行事故調查的方式范
- 群毆大象,帶來災荒,非洲“麻雀”泛濫成災,15億
- 今年前兩個月物流運行平穩開局
- 產業布局更優 區域協同更強(經濟新方位)
- 森林草原防火季 | 視頻:杜絕森林火災 保護綠色家園
- 五部門印發通知部署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
- 全球最大電池容量純電池動力船“長江三峽1”交付
- “疫”刻不放松 檢測送船頭
- 銅陵市海事中心筑牢戰“疫”水上長城
- “線上+線下”,泰州港航全力護航春耕物資水上運輸
- 百年糊涂品牌營銷成功出圈,江小白這回有對手了
- 多地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春季農業生產 持續保障農
- 【圖解】防疫保供穩物價 各地聚力“惠民生”
- 光影軍校丨記錄不一樣的熱血青春
- 全國鐵路4月8日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
- 兩部門公告: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
- 海通策略:A股退市逐步常態化
- 金山辦公去年凈利10.41億 股價自去年6月高點下
- 最強企業家德比:曹德旺側身,“玻璃大王”花落李
- 中國人壽:去年凈利潤509.21億元同比增長1%
- 國盾互聯八仙金花茯茶.助推振興鄉村打造共同富裕
- 京東居家睡眠節智能床墊成交額同比增長414% 床
- 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301例
- 宜信財富:踐行社會責任,推動美好生活
- 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
- 21年研發投入超8億元之后,BOSS直聘22年春季DAU峰
- 平安銀行海口分行因信貸融資相關費用問題被通報,
- 看!這是2022年北極海冰的最大值,真的變化很大
- 恕我直言:均價破8算什么?海珠還會繼續漲!
- “學神”童哲,沒能撐住萬門大學
- 黃崢離任372天之后,陳磊手里的拼多多成了爛攤子?
- 一人,兩狗,騎三輪流浪4年,被嘲弱智的他憑什么
- 宋雨琦的長相真不比她性格差
- 美市尾盤多頭突然加速猛攻金價快速上漲 全日漲
- 凱特一天比一天美啊!穿裹身蕾絲裙出席閱兵禮,可
- 曹德旺輸了,福建人沒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