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市開盤漲跌互現:深成指高開0.04% 航空、石油板塊領跌
2021-06-08 10:27:14 來源: 網易財經
兩市開盤漲跌互現,滬指低開0.02%,深成指高開0.04%,創業板指低開0.03%。盤面上,日化板塊漲幅居前,航空、石油板塊領跌。
消息面上,印花稅法草案二審,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仍是千分之一;債券通“南向通”正在落實細節,有望于7月啟動;中國5月末外匯儲備為32218億美元,創逾五年來新高值。
山西證券指出,市場方面,昨日指數橫盤震蕩,北向資金流出,成交量變化幅度不大。從最新的進出口數據來看,我國進出口額維持高位,海外供給和需求同步回升,目前全球經濟依舊處于恢復階段,凈出口同比高增長將持續,可關注以出口為主的相關上市公司。短期來看,目前市場處于快速上漲后的休整階段,市場景氣度回升較快板塊短期或有所表現。中期來看,市場一致預期數據大幅上漲,成交量中樞抬升,市場熱情有所增加,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未來高景氣的消費和科技板塊依舊有較強的吸引力,整體市場將在相關板塊帶動下繼續呈震蕩向上走勢。
東吳證券指出,昨日指數漲跌參半,北向資金也再現流出,短期看市場仍有震蕩需求,操作上注意節奏切莫接盤高位品種。除少數頭部熱點外,不太建議追高,可待調整后留意進口替代和碳中和的相關品種。
東北證券指出,總體看,市場處于“七一”特殊時間窗口且趨勢指標聯動的脈沖性行情中;部分趨勢變量的弱化,市場人氣還在、成交量尚可但熱點輪動加快、操作難度有所加大。短期市場整固,缺乏較大的上攻動能,需要等待美聯儲6月17日議息會議以及其他一些事件的落地。操作上,繼續關注下檔3580點以及20日均線附近的支撐,傾向于順勢而為、均衡配置、快速切換的思路在抱團賽道股、七一百年行情超跌人氣股以及上游資源、下游制造業等之間輪動;相對而言,七一百年下的自主可控等題材更能得到市場共鳴些,考慮到創業板指相對上證50指數的過于背離、需要防范相對收益的回撤風險,防范6月大額解禁個股在解禁日附近波動的放大。
國盛證券指出,技術面看,上證指數全天振幅偏小,只有19個基點,指數始終在5日均線下方震蕩運行,表明指數上漲至目前點位,多空雙方競爭較為膠著。觀察上證60分鐘K線,自5月25日向上突破趨勢線上沿后,處于高位橫盤階段,在此期間,兩市成交量始終保持近萬億水準,未來在成交量無明顯萎縮的情況下,指數向上突破橫盤區域的概率較大,仍然保持謹慎做多觀點。操作上,當前可關注估值水平處于低位的科技、半導體行業,以及受益于“百年慶典”的國防軍工板塊。
推薦內容
- 怎樣選擇成長股?成長股的股票有哪些?
- 共享共創共贏:恩施神農架襄陽攜手簽約創客協議
- 大亞灣海事局聯合鹽田海事局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
- 【全球時快訊】華中地區最大載重噸原油船“長祥洲
- 西安班列再出發!西部陸海新通道持續助力企業出口
- 瓊州海峽2人騎水上自行車遇險被安全救起
- 世界觀點:滬蘇VTS覆蓋水域船舶 “一次性船位報
- 元培智庫正式更名為元培工匠專家谷
- 燕園人合集團董事長應邀實地考察魯中職業學院
- 全球熱頭條丨桓臺縣召開大整治大提升行動暨全域公
- 當前快訊:臥龍區應急管理局:全面開展2023年備汛
- 世界快看點丨黎黃陂路歷史文化街區入選國家級旅游
- 開往春天的大巴——山東理工大學62名畢業生走進淄
- 【全球熱聞】武漢周末最高氣溫將超過20℃
- 焦點簡訊:對中國負責、對世界負責的現代化新路(
- 當前信息:開局之年“hui”藍圖丨未來農業什么樣
- 全球微頭條丨平凡英雄|我是人大代表
- 環球看熱訊:梁倩娟:加大農產品深加工 讓農產品
- 觀速訊丨年入賬100億、門店超8200家,瑞幸急赴下
- 焦點快播:雙休日天氣晴好,最高溫沖上20℃+
- 好戲連臺迎兩會!這里有個超10萬人看戲的“大劇場
- 天天快看:@太原人!婦女節即將來臨 我省景區專
- 天天熱文:宜賓南溪區發揮統戰資源優勢助力鄉村教
- 環球熱點!武漢樓市回暖?2月新房成交創17年新高
- 指紋支付額度有限制嗎?指紋支付有什么要注意的?
- 如何設置指紋支付?指紋支付到底安全不安全?
- 法獅龍“頂墻一體·才高級”隱形變頻浴霸全國發布
- 全球觀熱點: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一行蒞臨
- 快資訊丨臨沂市體育局黨員志愿者到臨沭縣開展愛心
- 簡訊:先“成人”再“成才” 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 天天視訊!“南粵21式”實在是高!哪招你最愛,快
- 世界快看:3月8日至9日,我省部分城市將達到重度
- 世界信息:武昌積玉橋街道:強化安全生產培訓,堅
- 全球快播:蔡甸區財政發放2億元應急資金 助企
- 地緣江夏之鄂州
- 霍尼韋爾供應商峰會暨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專題推介
- 天天熱門:湖北省首批“定制化”服務分中心現身江
- 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結果出爐 教育人才、社會保
- 全球資訊:微視頻: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結果出爐
- 世界觀焦點:讓文物“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