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與餓了么聯合發布了《“小份餐”食物減損減碳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及餐飲外賣行業首個“可持續食物指標體系”。
小份餐可節約54萬人一年的糧食需求量
【資料圖】
據了解,《報告》通過“間接推算法”以及“直接估算法”建立計算模型,估算出平均每單“小份餐”外賣,可減少食物浪費110.23克,由此帶來的食物浪費減少比例達53.3%。以2021年數據為例,餓了么“小份餐”訂單全年減少的食物浪費量約等于54萬人一年的糧食需求量。《報告》還通過構建外賣食物碳足跡估算框架,計算了“小份餐”所帶來的碳足跡減少量。數據顯示,平均每單“小份餐”外賣減少食物浪費碳足跡365.07 克CO2eq。
《報告》結論認為,外賣平臺增設“小份餐”專區、鼓勵商戶提供多種小份餐品等激勵方式效果顯著,“小份餐”訂單量明顯增加。同時“小份餐”還能滿足消費者對豐富口味、省錢、減少浪費、搭配營養等多種需求。
去年8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與餓了么共同啟動“可持續食物系統聯合實驗室”研究計劃。雙方攜手圍繞反食物浪費、綠色低碳等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探路。
此次除了發布《報告》,“可持續食物系統聯合實驗室”還發布了業內首個“可持續食物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參照了聯合國2017年頒布的《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具體目標全球指標框架,同時以聯合國糧農組織可持續食品價值鏈開發模型為基準選擇領域和指標。并在此二者基礎上,結合中國法律、飲食文化、創新等作出調整優化。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賈相平介紹:“可持續食物指標的使用對象將主要針對于入駐外賣平臺的餐飲企業,數據采集方式來源于兩類,一是餓了么平臺數據,二是由商戶主動提供。希望通過推廣指標使用,鼓勵和引導餐飲企業向可持續食物系統轉型。”
有關部門發布文件鼓勵平臺引導商戶提供小份飯菜
據悉,“可持續食物系統聯合實驗室”將以餐飲門店為對象,開展“可持續食物體系創新獎”的評選。“希望通過這項活動,從經濟發展、社會融合、自然生態和創新活力四個方面,倡導餐飲行業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互促互融的價值導向和創新做法,營造積極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業生態。”餓了么食品安全部兼合作發展部總經理田西艷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市場監管總局和商務部聯合印發《關于發揮網絡餐飲平臺引領帶動作用有效防范外賣食品浪費的指導意見》,當中就提及網絡餐飲平臺要鼓勵引導商戶積極提供小份菜、小份飯、小份飲料等小份餐品。引導商戶大力推廣綠色包裝,積極使用小份餐盒、可降解餐盒,并且還提倡平臺要優化餐品信息展示,便于消費者合理點餐。網絡餐飲平臺要在APP、小程序等產品應用場景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文明點餐,發布文明點餐、厲行節約、拒絕浪費等提示。設置消費者對餐具的選擇環節,提示合理的使用數量,倡導使用自備餐具。
此前的5月,中國飯店協會聯合餓了么,正式發布行業首個小份餐標準:《餐飲業小份餐品通用要求》。該份《要求》對于小份餐品作出了明確界定,其分量為一般同款常規餐品1/4-2/3,并要求小份餐品除分量低于同款常規餐品外,其制作原料、加工方法、餐品口味等應與常規餐品保持一致。其中還針對小份餐品制定了相應的節約要求,比如要求以打包或外賣形式銷售的小份餐品,應選用與小份餐品體積適配的餐盒包裝,避免過度包裝和資源浪費。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