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考古是現代考古學研究領域中一種新的考古方法,是從航天飛機、衛星、飛機等不同平臺上運用攝影機、掃描儀、雷達等成像設備,獲取考古遺址的影像資料;同時根據遺址范圍內地表現狀和光譜成像規律等的相互關系對影像的色調、紋理、圖案及其時空分布規律進行研究,判定遺跡或遺址的位置、分布、形狀、深度等特征,進行遺址探查、考古測量、古地貌和古遺址復原等工作,為考古研究提供重要線索。和傳統考古勘探中的“洛陽鏟”相比較,遙感考古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它無損,更快速,也不容易受地理條件、天氣現象影響。
什么是遙感?
遙感,即遙遠感知,指的是一種遠距離的、不直接接觸物體而取得其信息的綜合性探測技術。上世紀50年代人類航天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使我們得以從衛星平臺上獲取大量對地觀測數據;同時,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其提供了信息統計、圖像分析的基礎。
【資料圖】
古代遺址在茫茫大地上尋找起來往往十分困難,僅僅依靠地面的田野考古,即使花費幾年的時間,也很難精確地確定其位置及范圍,而利用遙感考古則可能達到目的。
利用遙感技術進行考古探測時,飛機或衛星上會搭載各種遙感裝置,從空中的不同角度俯瞰地面,感知人類肉眼無法感知的電磁波譜,從而使得考古學家能夠識別植被、土壤及其他環境要素的細微改變,用以揭示次地表的考古目標。例如:可以將地面上看起來雜亂無章的遺址、遺跡,通過“解釋圖標”加以識別,對獲取到的信息進行圖像處理,最終給到考古工作人員一定量的圖像資料。
遙感就像“千里眼”一樣,在高空中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認識。
遙感考古中獲得的圖像如何解釋?
01 ?植被顏色
植被顏色淺可能是古城墻、古道路、村落遺址,因為這些地面壓力大于其他地方,土壤中水分較少,故而農作物早熟、植被顏色淺。
植被顏色深可能是古代溝渠、灰坑,因為這些地方積水較多、土壤虛松,水分含量較高,農作物生長肥沃,所以植被顏色深。
02 ?土壤顏色
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土壤在長期使用中,會混入很多雜質;廢棄后,風沙塵土,有機物慢慢被埋沒,結果使其土色與周圍顏色不同,或深或淺,這種情況則推斷該區域過去可能是道路、溝渠或洞坑。
03 ?地表高差
受自然環境或人為因素的影響,多數遺址存在風化現象,導致遺址利用傳統田野考古方法難以辨別。利用遙感考古手段獲得的信息,經過處理后,可發現地表的高差,這種高差在經過處理的圖片上較為明顯,可用來推斷遺址的性質,通??赡苁菈災埂⒊菈嘣虻炭病?/strong>
近年來,伴隨著空間遙感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考古研究中越來越多的應用,“遙感考古”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遙感考古能夠從不同的空間角度利用多種地面信息運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對考古遺址作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速度快、周期短、方法靈活多樣,能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為考古研究提供科學而合理的依據。遙感技術應用于考古遺址的發現與研究,是將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將為發掘文化遺產、弘揚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但遙感技術只能探測出“異?!毙畔?,在缺少基本參數的情況下,還必須依靠傳統的考古方法來達到目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學科的發展將會越來越細,多學科相互配合是今后考古工作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