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香港體院的“洋院長”:在香港看到體育發展的無限可能
2023-06-25 19:40: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題:香港體院的“洋院長”:在香港看到體育發展的無限可能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戴小橦
香港體育學院(體院)院長李翠莎(Trisha Leahy)在香港生活了30多年,一副外國人的面孔,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
生于愛爾蘭的她,從1982年大學畢業后來港,熬過手忙腳亂的語言學習期,到如今深耕體育教育,成為香港體壇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李翠莎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由衷感嘆,香港多元化的社會環境非常有助于運動員的成長,國家和特區政府近幾年對香港體育事業的支持以及科技進步更讓體育行業快速發展。
談體育話題,對李翠莎來說是駕輕就熟的。除了是體院院長,她也是個業余體育高手:越野跑、公路自行車、鐵人三項、瑜伽及舉重等都不在話下,半馬的最好成績甚至達到一個半小時,是名副其實的“快腳一族”。
記者見到李翠莎時,她一身運動裝扮,采訪換裝,干脆利落,生氣勃勃。
在體院一樓大廳里,擺滿了體院得獎運動員的獎品陳列柜,整齊排列的獎牌、顏色各異的比賽服裝把人帶回到精彩激昂的賽場時刻。“這件賽服是張家朗的,這是他2016年第一次為香港拿到亞洲擊劍賽的金牌,很特別。”李翠莎指著張家朗的一雙訓練鞋笑說,“想做得好像張家朗這么好,大家就要繼續努力加油了。”
除了獲獎運動員的紀念陳列柜,廳內有一整面墻上鋪滿了介紹展板,細細講述著香港體育學院不同時期的發展與變化。而在李翠莎領導期間,體院為香港的精英體育創下無數佳績,比如在2018亞洲運動會及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上,體院更是破紀錄分別獲得46及48面獎牌。
回顧多年的工作經歷,李翠莎腦海里首先想起自己1992年進入體院的日常,當時她主要做運動心理學的工作,更多的是進行一些競賽心理、運動員之間、教練員和運動員之間相互關系的疏導工作。
其實到現在,她依然保持著這個工作習慣。采訪中,每當身邊有年輕運動員經過,李翠莎一準停下手上的工作,先上前和他們聊上幾句,問問他們的訓練進度,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每次見到運動員出去比賽拿到好成績,都覺得好驕傲。”
提起從2009年開始擔任體院院長的心情,李翠莎直白地說,“這讓我看到很多不同的發展。”角色的轉換讓她認識到體育在香港發展更多元的可能。“特區政府給我們很多的支持和信任,”例如運動員現在有更優異的環境,可以集中更多精力在訓練上;學院還有非常科學化的系統,讓教練以及不同的科學團隊互相進行跨部門合作,幫助運動員贏得更多獎牌。“我相信香港體育學院會越來越成功。”
她帶著記者走到大樓附近的田徑場,幾名運動員正在進行突起突停、快速奔跑、跳起爭球的訓練。“這是女子七人欖球隊,別看這些運動員有著不同的面孔,但她們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們是很國際化的團隊。”除了培養香港運動員國際化的思想,李翠莎介紹,學院也注重加強香港運動員們與內地的溝通。“每次奧運后,國家都會派金牌運動員來香港探訪,開展交流活動。看到他們面對面交流以及分享經驗,我是非常開心的。”
李翠莎看向田徑場上奔跑的身影,若有所感,“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會讓人記得一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