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野蘑菇有毒
梅雨季,空氣較為潮濕,加上氣溫高,非常適合野生菌的生長,尤其一場雨后,路邊草地、灌木叢、林地里會突然出現一簇簇、一朵朵形狀奇特的蘑菇。每年全國各地因為誤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專家提醒,一定要注意“舌尖上的安全”,路邊的野蘑菇不要采食!
近日,家住秦淮花苑的市民范先生發現,小區外沿河綠地內突然生出許多一簇簇黃褐色顯眼的東西,走近一看,原來是地里冒出了一只只小蘑菇。這些成群生長的蘑菇看上去十分鮮嫩,有的生在雜草里,有的生在樹下背陰處,高度5厘米左右,小蘑菇的菌蓋像一把把沒有完全打開的“小傘”,樣子看上去十分可愛。
“這些野外生長的蘑菇或許有食用價值,是一種美味。”范先生介紹,每年梅雨季節,這一片沿河綠地總能見到各種模樣奇怪的蘑菇,不過這些蘑菇與市場里的蘑菇可不一樣,這些基本是叫不出名字的,有的還是頭一次見,雖然這段河邊小路來往的居民較多,但是大家見著了,不敢采食。
“這些蘑菇沒人敢吃,夏天雨后經常見到,但品種都不一樣,少有人碰,過幾天它們會自己腐爛掉。”河邊散步的幾位市民表示,菜場里新鮮的蘑菇品種多,可以放心吃,野外的蘑菇再美味,也不能輕易拿生命去嘗試,更何況這些蘑菇連名字都叫不出來。
“這些蘑菇是鬼傘的一種,民間叫它‘狗尿苔’。”中國菌物學會菌文化分會會長韓省華介紹,這種“狗尿苔”雖然無毒,但是往往生長出來的地方很臟,所以很少有人食用,也不建議食用。
專家提醒廣大市民,梅雨季節氣候潮濕悶熱,雨水也多,菌類生長迅速,野外生長的菌類種群復雜,是否有毒需要經過嚴格的檢測。市民不要盲目追求野生或天然的植物,隨意地采摘使用。對于大部分沒有準確識別毒蘑菇經驗和方法的市民來說,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不盲目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如果誤食誤用,一定要及時告訴臨床接診醫生,以便于早期鑒別診斷,早發現、早治療。 記者 馬燕潔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