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揚子晚報網7月7日訊 (通訊員 劉小剛 記者 王國柱) 農舍青磚黛瓦,側面白墻上,紅色的荷花嬌艷可人,綠色的荷葉青翠欲滴......這是興化沙溝官河村一角,而繪就美麗圖畫的是90后青年解善彪。6年來,他和團隊為美麗鄉村創作了2000多幅墻繪作品,勾勒鄉村振興時代風貌和生態美景。近日,省委宣傳部授予解善彪江蘇“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稱號。
解善彪(右)將農民畫畫在油紙傘上。
記者眼前的解善彪,皮膚黝黑,一臉真誠,說起話來不緊不慢。美術專業出身的他,在大學畢業時,做出了一個不同于常人的選擇。當時因為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他選擇去鄉村小學支教,其間遇到了大學的素描老師,老師邀請他參與其創辦的藝術中心,從事創意墻繪創作。慢慢地,他喜歡上了墻繪,萌生把這門藝術帶回家鄉的想法。
2013年,解善彪回到家鄉興化,創辦了自己的畫廊。憧憬未來,他躊躇滿志,可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當時,墻繪在興化是新事物,他的畫廊接連幾個月沒有一筆生意,但憑著自己對這個行業的熱愛,他咬牙堅持下來。2017年的一天,解善彪的畫廊里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當地垛田街道文化站站長吳萍和一位農民畫畫家。
吳萍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興化市垛田農民畫研究會會長。吳萍回憶,當年他們剛舉辦完首屆“垛田杯”農民畫大賽,很希望本土的年輕畫家加入垛田農民畫創作隊伍。看了解善彪的畫,她覺得他是很合適的人選。起初,解善彪是拒絕的,因為他是學素描和油畫專業的,覺得農民畫就像是兒童畫一樣,讓他一個專業的繪畫者難以接受。
然而,隨著深入了解,解善彪發現農民畫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簡單。原來,垛田農民畫是興化“非遺”,久負盛名。其創作主題貼近“三農”,造型夸張,色彩鮮艷,和他之前學的知識是相反的。比如,素描講究寫實,遠小近大,而農民畫則不然,用色單純,打破“法度”,其畫面可愛、賞心悅目。忘記素描“規矩”,解善彪農民畫創作起步很困難。但憑著一股韌勁,他逐步找到了規律,并入了行。
自此,解善彪靜下心來,專攻以“三農”為題材的垛田農民畫。他向家鄉民間藝術工作者學習,并拜師國家級農民畫畫家,不斷精進技藝。他所創作品在國家、省市級的各類比賽中屢獲獎項,其中《砥礪前行》入展由中宣部主辦的“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美術展”。他還通過舉辦主題筆會、公益培訓、文化交流、編輯教材、開發文創產品等形式進行宣傳推介,讓更多的人愛上農民畫、學習農民畫,讓垛田農民畫走進更多的尋常百姓家。
此外,解善彪注重創新發展,把過去只局限于紙上的垛田農民畫,向竹泓木船、墻體、橋體等載體拓展,制作出一系列的農民畫衍生產品,提升了垛田農民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六年時間內,解善彪和他的團隊為美麗鄉村創作了2000余幅作品。他先后被評為全國鄉村工匠,江蘇省鄉土人才,現是興化市垛田農民畫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當地人稱他是用農民畫扮靚家鄉的“神筆馬良”。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