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長沙分行提醒您:警惕冒充銀行官方的貸款詐騙!_環球微頭條
(相關資料圖)
案例介紹:
2023年6月,余先生急匆匆地趕到銀行網點,申訴其貸款并未到賬。經了解,余先生前段時間收到了來自“銀行官方”發送的“貸款業務快速辦理”的短信,短信中提到的貸款到賬快、額度高、審批簡單的介紹讓余先生心動不已,遂通過短信鏈接下載了“銀行官方APP”并進行了貸款申請。
此時該APP的客服人員告知余先生需繳納“保證金、協議費、刷流水費”8000元后方可放款,盡管有所疑慮,但優厚的貸款條件與該銀行的知名度很快讓余先生放下了戒備,在并未進一步核查核實的情況下繳納了相關款項,隨后,余先生在繳納相關款項后貸款并未到賬,故至銀行進行申訴。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是一起典型的不法分子冒充銀行等金融機構實施詐騙的案例,其中有幾個關鍵環節值得注意:
一是余先生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點擊了非銀行官方發送的不明鏈接,下載了非銀行官方的APP。目前一些偽基站已經可以冒充銀行官方賬戶向金融消費者發布短信,金融消費者在接到此類短信時應通過發送號碼、短信內容等仔細識別是否為官方發送,如無法確定可通過撥打銀行官方客服電話進行確認。
二是余先生并不了解銀行貸款程序,圖一時簡便反而遭受損失。余先生事后自己回憶稱其因征信不良怕被拒貸,錯信不法分子所稱的“放貸快、審批簡單”等,從而掉入了陷阱。一般而言,銀行正規辦理貸款的流程相對復雜:首先是貸審分離原則(前臺營銷人員和后臺審批人員獨立運作),故基本不會存在APP中的客服人員承諾一定能放款的情況;其次是銀行貸款一般要求有面簽環節,銀行工作人員須和貸款申請人面對面交流,并就合同的貸款金額、時間年限、利息、還款方式、抵質押物等情況進行磋商及簽字確認;最后如需收取相關費用,所收項目可通過銀行官網等公開渠道進行查詢,不存在“協議費、刷流水費”等此類非正規名目。
三是監管機構明確要求銀行不準存貸掛鉤,不得以存款作為審批和發放貸款的前提條件。因此在本案中,要求余某轉入保證金的行為本身就是違規的,余某當時如果直接向銀行進行投訴舉報的話,不法分子的假冒身份就會被識破。
案例啟示: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犯罪分子會運用更復雜的手段通過網絡平臺、手機短信等進行詐騙,如發送一些不明鏈接,誘導下載非正規APP等。為防止財產遭受侵害,金融消費者應提高警惕,杜絕在不明的網站或APP中輸入個人信息、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下載不明來源的APP軟件等。同時,在選擇貸款機構時應優先選擇銀行、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及信用卡分期等渠道辦理貸款,相應收費及貸款利率均受法律保護,合同公開透明,方便快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