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青年醫師宮腔鏡學習班”會議在廈舉辦 天天動態
【資料圖】
央廣網廈門7月3日消息(見習記者 吳馨驊 通訊員 商晶 張舒姍)由廈門市醫院協會、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同主辦的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首屆青年醫師宮腔鏡學習班”,7月2日在廈門舉辦。來自全國各省包括臺灣的青年醫師參與了學習。
宮腔鏡技術是一項微創的婦科診療技術,用于宮腔內檢查和治療的一種纖維光源內窺鏡,它利用鏡體的前部進入宮腔,對所觀察的部位具有放大效應,以直觀、準確成為婦科出血性疾病和宮內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并在手術治療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培訓班聚焦宮腔疾病臨床診治策略,特別邀請了全國領域內權威專家,分享宮腔鏡技術應用的最新資訊以及新理論和新技術的進展,教授宮腔鏡手術的操作規范和技巧。此次培訓班通過手術直播的方式,展示了宮腔鏡下黏膜下子宮肌瘤電切手術、冷刀宮腔粘連分離術、子宮內膜息肉切除手術,展示了IBS宮內刨削系統及高通雙極電鉤在宮腔鏡手術中的優勢。此外,培訓班還提供了虛擬和實際的宮腔鏡器械和設備,供學員進行實踐訓練。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婦產科學科帶頭人黃秀敏教授接受記者采訪(央廣網見習記者 吳馨驊 攝)
“廈大中山醫院婦產科的宮腔鏡在全廈門是首批開展的,大概在20年前,那個時候宮腔鏡還是冷門。”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婦產科學科帶頭人黃秀敏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這幾年開展宮腔鏡手術的例數越來越多,醫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在我們擁有架構齊全的宮腔鏡手術團隊,手術器械也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能夠滿足臨床的需要。”通過城市醫聯體的紐帶作用,廈大中山醫院將婦科宮腔鏡技術下沉推廣到基層醫院,服務更多女性患者。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婦產科副主任葉明珠教授接受采訪(央廣網見習記者 吳馨驊 攝)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婦產科副主任葉明珠教授介紹道,目前醫院的宮腔鏡手術以日間手術為主,24-48小時就可以辦理出入院,因其快速、便捷,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通過此次“首屆青年醫師宮腔鏡學習班“會議,學員們得到互動交流的機會,提高了宮腔鏡診療技術,期望接下來共同推廣宮腔鏡新理念與新技術,造福更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