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硬核”推動海洋生態環境綠色持續發展
(資料圖片)
中國青年網濟南9月7日電全面落實“灣長制”、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創新陸海協同治理機制、統籌推動陸海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近年來,山東省推出多項“硬核”舉措,狠抓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建設,在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山東是海洋大省,海洋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擁有3500多公里海岸線,約占全國的1/6,有海島589個。據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近年來的不懈治理,山東陸源污染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全省40條入海河流國控斷面穩定消除劣V類及V類水體,全部達到Ⅳ類以上水質;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效明顯,規范化水平顯著提升;海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總體保持在90%左右,今年春季監測結果為94.1%,是近10年來同期最優值。
早在2018年,山東省就印發實施《山東省全面實行灣長制工作方案》,健全完善灣長制組織體系。目前,全省明確省市縣鄉四級灣長379名,民間灣長、義務灣長、灣管員增至1128名。隨著灣長制組織體系不斷完善,山東推動實施“一灣一策”精準治理,深入調查渤海灣(山東部分)、萊州灣、丁字灣3個省級海灣污染現狀,精準識別海灣污染問題,提出各具側重點的海灣治理對策。
據介紹,每年的省總灣長會議,山東均將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推動落實情況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調度部署,堅持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2020年底,第一輪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34項重點任務全部完成,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1.5%、其中渤海海域78.3%,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目標。
為規范入海排污口管理,山東省還印發《關于加強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多項文件強化頂層設計,扎實推進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已整治完成入海排污口20882個,占全部入海排污口(20914個)的99.8%。此外,全國首部入海排污口管理地方規章已于2022年3月1日起在煙臺市正式施行。
目前,山東省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持續向好,大葉藻、海蘿等藻類重新布滿海岸,白江豚、鯨魚等海洋生物頻繁出現,黃河口刀魚等傳統魚類資源不同程度恢復,東方白鸛、黃嘴白鷺、蒼鷹等遷徙鳥類數量明顯多于往年,北海獅、黑天鵝、海龜等物種首次出現。(馬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