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經過風暴》:徐敏被打,為何難離婚,背后原因太可怕
近日,佟麗婭主演的 電影《我經過風暴》 上映。
(相關資料圖)
作為首部聚焦婚內被家暴的女性,探討如何走出婚姻困境的電影,吸引到不少注意。
近些年來,隨著網絡上男女關系的愈發對立緊張。
家暴也從過去大眾潛意識中的“別人家的家務事”,變成了違法行為,錯誤行為。
如此觀念的改變,實在令人欣慰。
但在現實中,被家暴的女性真正想要走出丈夫的陰霾,擺脫陰影過去,卻并非一件易事。
就像影片中佟麗婭飾演的女主徐敏。
表面看來她事業有成、兒女雙全,還有一個溫柔體貼的老公。
但在不為人知的背后, 她卻一直在遭受丈夫陳均的暴力行徑,求助無門。
徐敏在外人看來,獨立自信、優雅大方,過著人生贏家般的生活。
即使是這樣別人羨慕的對象,卻有一個對她長期施加暴力行徑,用言語PUA她的丈夫。
為了維持所謂外人看來體面的生活,也為了兩個孩子能有完整的家庭,徐敏一直只能選擇默默忍受。
徐敏的處境,和現實中絕大多數被家暴的女性一樣。
她們受限于弱勢地位、社會的默認規則乃至大眾眼光。
盡管早已身心俱疲,卻無法遠離傷害自己的人。
萬幸的是,徐敏結識了律師李小萌。
同為女性,她深知徐敏的苦楚,也決心要幫助徐敏走出陰霾,和丈夫分道揚鑣。
兩人自此走上了艱難的維,權離婚道路。
無數惡意鋪天蓋地般蜂擁而至。
似乎只因她們是女性,就生來帶有原罪,加害者反而無辜。
得知徐敏要離婚,她受到的第一重阻力便是來自家人的不解。
他們不明白,看起來文質彬彬的陳均,竟然會打人。
沒有人相信陳均的話。
就算徐敏在被打后的第二天便前往醫院驗傷。
但在法院看來,這份報告時效性不足。
就算徐敏選擇尋求相關機構的幫助,結果工作人員卻極力勸阻她息事寧人,根本不支持她離婚。
徐敏想要在家中安裝攝像頭,拍下自己被家暴的證據。
結果陳均早已提前在家中布設了監控。
等待徐敏的不是證明真相的證據,而是丈夫的又一輪無情暴打。
一個小心謹慎,甚至懂得消滅證據的丈夫,讓徐敏的離婚之路更加艱難坎坷。
就連她的律師,在親眼目睹徐敏被家暴前,都并未完全相信她的話。
那么最終徐敏有沒有離婚成功呢?
家暴沒能構成法院宣判離婚的理由,從陳均車上發現的硫,酸,卻成了致命證據。
最終法院以故意傷害未遂為理由,宣判了兩人婚姻的終結,徐敏終于自由了。
不過仍有不少觀眾對結局十分不滿。
兩個孩子分別被判決給徐敏和陳均一人一個。
盡管現實如此,但人的情緒卻無法理解。
這部影片的導演表示,電影情節創作均來自現實。
取材自上百起家暴事件。
從受害者的角度,來展現為何家暴離婚難,維權難的殘酷現實。
不得不說,電影是成功的,劇情真實不懸浮,將女性困境完完整整地展現出來。
沒有半分夸大成分,更沒有任何的故意制造矛盾。
不過可以預想的是,這部電影的票房并不會很高。
如此沉重題材的電影,大概率很少人會選擇走進電影院觀看。
事實也確實如此,從17號上映至今,電影票房侃侃突破7000萬。
這個成績放在今年的暑假檔電影中來看,著實有些低。
但除開電影本身,更讓人感興趣的是。
佟麗婭的前夫陳思誠,竟然也出席了該片的首映禮,還對佟麗婭的演技大為稱贊。
這樣的八卦,喂飽了不知多少吃瓜群眾。
但作為中國第一部反家暴題材的電影。
上一部經典的該類型作品還是二十年前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部電影已經足夠有意義。
如今中國還有大量女性正在遭受來自枕邊人的家暴。
她們得不到理解,更得不到一份道歉和愧疚,只能繼續忍受著,長久地待在困境中。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同樣無比困難。
雖說法大于情,但情之一字在法律面前,仍能強壓一頭。
隨著女性意識的不斷覺醒,相信這樣的家暴事件也會不斷減少。
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被家暴的概率也在不斷減小。
新時代新思想,如今離婚已經不再是丟人的事情。
婚姻無法將女性徹底綁死。
女性也有了更多選擇, 真正等到了自由。
家暴零容忍,是人人都應知道的常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