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爺爺要回中國,說他老了,要落葉歸根了。我當時特別不理解,問爸爸為什么。爸爸和我說,過幾年(有機會)把你送回祖國你就知道了。”在近日舉行的2023“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廣東暨大風韻南粵營二期)閉營儀式上,來自阿聯酋的陳語桐寫下這樣一段文字,和大家分享她的“尋根之旅”。她寫道,這段旅程加深了她對中華文化的學習,也加深了她對爺爺還有爸爸祖國情懷的理解。“我的根在中國,在中華大地上。”
隨著暑假接近尾聲,由中國僑聯主辦、廣東省僑聯承辦、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協辦的2023“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廣東暨大風韻南粵營二期)也圓滿閉營,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226名海外華裔青少年及海外組團單位老師共同參加了閉營儀式。
不少營員和帶隊老師表示,這次夏令營將成為他們終生難忘的回憶。十天時間里,他們親身感知中國、認知中國,領略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體驗豐富多彩的南粵風韻,激發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也使營員們明白無論他們身處何方,都是與中華血脈相連的中華兒女,大家將以這次尋根之旅作為更高的起點,當好中華文化傳播的小使者。
(相關資料圖)
德國博登湖中文學校領隊老師危李敏在分享感受時講述了一個小故事。她說,當營員們在錦繡中華觀看大型歌舞《東方霓裳》中的嫦娥奔月場景時,坐在她邊上的孩子突然悄悄跟她說:“原來嫦娥奔月這么美啊。”那一刻她被感動了。危李敏說:“這個故事相信所有的海外華校都教授過,孩子們都學習過,但其中包含的縷縷幽香、味淡綿長的中華底蘊卻是在那一刻被孩子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走進文化街區,品味南粵美食,感受科技魅力。十天的夏令營之旅讓這群華裔青少年收獲滿滿。來自法國的林思妍表示,她不僅了解了中華文化,感受到科技的進步,還和來自全世界五湖四海的青少年們建立了珍貴的友誼。“我們一起互幫互助,攜手共進。”道別時,林思妍和她的朋友們說:“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來日方長,我們有緣再見。”
閉營式上,廣東省僑聯文化部部長楊春華和暨南大學華文學院黨委書記謝煊為優秀領隊和優秀營員頒發了證書,營員們匯報了學習成果,表演了《吉祥腰鼓》《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祥云彩虹》《新編西游》《贊贊大中國》及功夫扇、太極拳、大提琴獨奏等精彩節目。
楊春華在致辭中對本期夏令營圓滿閉營表示祝賀,他希望營員們把參營的收獲分享給住在國的親朋好友,成為中華文化的積極傳播者;要發揚祖輩“愛國、愛鄉、愛自己的家人”精神,為促進中國與住在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多作貢獻。謝煊則表示,“尋根之旅”夏令營培訓項目已成為暨南大學“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的重要日常工作,這次夏令營內容充實,碩果累累,希望此次的經歷能助力營員們在未來發展中取得更大成就。
據悉,本期尋根之旅夏令營共持續10天,來自中英文化教育交流咨詢協會、全美華裔青少年協會、北美青少年聯合會、法國番禺富善社、歐洲時報文化中心中文學校、西班牙馬德里育才現代漢語學校、意大利米蘭華僑中文學校、中意學校、德國博登湖中文學校、烏爾姆中文學校、卡爾斯魯厄中國文化語言學校、九州中文學校、阿聯酋廣東商會、迪拜你好教育、科華聯華文學校等15個海外組團單位的226名海外華裔青少年在夏令營共學中華文化,同筑跨國友誼,尋血脈親情,結文化情緣,領南粵風韻,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通訊員 喬萱
圖/活動主辦方供圖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倩
校對 | 馬曼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