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網9月8日訊 (記者 梁木) 今天上午,在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介紹了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
馬鈴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馬鈴薯產業發展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唐珂表示,目前馬鈴薯產業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穩定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推進全產業鏈開發,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升。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生產效益逐步提升。近年來,我國馬鈴薯播種面積穩定在7000萬畝左右,產量將近9000萬噸,均占世界的1/4左右,產量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單產水平逐年提升,近10年鮮薯畝產提高了200多公斤,達到了1290公斤左右。產業布局不斷優化,西北、西南主產區域規模進一步提高,種植面積已占到全國的近70%。
二是產業鏈條強化延伸。農業農村部建立了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開展馬鈴薯全產業鏈關鍵環節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推動馬鈴薯生產過程機械化、智能化發展。統籌推進馬鈴薯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目前已經開發了六個系列300多種馬鈴薯主食產品,有100多個系列的加工產品。積極引導各地發展馬鈴薯加工體驗,薯地觀光等新業態,拓展線上線下消費模式,全產業鏈提升馬鈴薯效益。
三是產業素質不斷增強。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大幅提升馬鈴薯良種化、科技化、機械化、產業化水平,培育了一批馬鈴薯產業化國家龍頭企業,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特性突出的馬鈴薯品牌。累計認定了16個馬鈴薯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建設2個馬鈴薯產業集群,登記優質抗病豐產品種378個。
四是聯農帶農作用突出。我國70%以上的馬鈴薯種植在脫貧地區,3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62個原國家級貧困縣都是以馬鈴薯為主導產業,這些地區農民收入的1/3都來自馬鈴薯。通過大力發展訂單產業、保底價收購、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引導企業同種植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產業發展成果,帶動農民每畝增收200元以上。
唐珂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營養指導消費、市場引導生產”的理念,圍繞“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產業升級、增產增效”的思路,提升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做好“土特產”文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把馬鈴薯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