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平安銀行舉行2023年中期業績發布會。平安集團原副總經理冀光恒以平安銀行黨委書記的身份首次現身業績發布會現場。
(相關資料圖)
平安銀行黨委書記冀光恒
按照昨晚公布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平安銀行營業收入886.10億元,同比下降3.7%,主要受持續讓利實體經濟、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實現凈利潤253.87億元,同比增長14.9%。6月末,不良貸款率1.03%,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資產總額55,005.2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4%。
對于這份成績單,冀光恒稱“今年上半年的整體經營業績表現是穩健的,是符合預期的”。
不過,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在本次“換帥”之后,平安銀行的定位引來外界關注。冀光恒對此解釋,平安銀行作為平安集團的軸心平臺的重要性,不會改變。他強調稱,平安銀行是集團主要的利潤來源和主要的獲客渠道,集團對平安銀行的支持只會加強,銀行板塊未來的重要性只會上升。
“平安一向是由流程和制度在掌控,而不是個人。”他如是認為。
打破董事長和黨委書記“一肩挑”的慣例
公開資料顯示,冀光恒生于1968年9月,現年54歲,畢業于北京大學,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被業界認為是銀行業“老兵”。過去近30年來,他的履歷涵蓋了工商銀行、浦發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及平安集團,銀行業工作經驗可謂頗豐。2020年4月,冀光恒加入平安集團后,曾擔任陸金所控股董事長,并擔任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
今年6月8日,平安銀行發布公告稱,原行長胡躍飛因年齡原因辭去相關職務,現任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冀光恒被聘任為新任行長。不過,上述任職提名,尚待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核準任職資格后生效。而在此前,平安集團黨委已決定任命冀光恒為平安銀行黨委書記。平安集團總經理、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不再兼任銀行黨委書記職務。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冀光恒的到任,打破了此前該行董事長和黨委書記“一肩挑”的慣例。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曾分析認為,冀光恒出任平安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實際上是參照招商銀行公司治理模式,即黨委書記與行長為同一人,全面負責經營管理工作。該模式的優點是董事會和高管層職責邊界更加清晰,分工更加明確,有助于提升高管層執行的有效性、全面性。
收回不良資產總額逾200億,加大問題資產處置力度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銀行的資產質量成為焦點,也是平安銀行黨委書記冀光恒要面臨的新課題。
“2023年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市場需求逐步恢復,但經營主體活力仍待加強,中小企業和個人還款能力繼續承壓,銀行資產質量管控仍面臨挑戰。”平安銀行的半年報表示,該行持續服務實體經濟,大力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資產質量整體平穩。
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看到,從數據看,上半年該行計提的發放貸款和墊款信用減值損失276.63億元,同比下降7.3%。6月末,不良貸款率1.03%,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91.51%,較上年末上升1.23個百分點。
在問題資產處置方面,上半年該行核銷貸款324.90億元,同比增長10.5%;收回不良資產總額202.03億元,其中收回已核銷不良資產本金121.53億元;不良資產收回額中87.8%為現金收回,其余為以物抵債等方式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承壓之下,平安銀行上半年營收下跌3.7%,這在以往財報中并不多見。按照相關人士的解釋,一方面是對貸款端主動調整風險管控,貸款凈利息收入放緩,另外資產端利率下行。
利息差普遍收窄的大背景下,未來貸款定價趨勢如何走?冀光恒認為,未來定價需要找到一個“舒適區”,因為銀行也是經濟生態的重要一環,也是重要的稅收來源之一,需要保持合理利潤。央行日前發布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指出,“商業銀行維持穩健經營、防范金融風險,需保持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
記者注意到,按照財報,該行上半年實現凈利潤超250億元,同比增長近15%。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