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樂見更多智能科技讓養老變“享老”
家住上海市的李阿姨今年76歲,大部分時間都一個人在家。她有點駝背,走路不太方便,一旦摔倒,情況會非常危急。為此,女兒陳碧珺在家里安裝了各種智能設備,比如監測是否摔倒的毫米波雷達、隨身攜帶的緊急報警器等,這些裝備由云端統一管理。通過查看手機,陳碧珺就可以遠程了解母親的實時狀況。(7月31日 澎湃新聞)
據了解,在李阿姨家里,除了“保安全”的智能裝備,記者還發現了很多提高生活品質的新奇玩法。比如監測睡眠質量的智能床墊,提醒老人定時定量吃藥的智能管家、可在線咨詢病情的專業醫生等,這些都為李阿姨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4.2萬億元,占養老產業規模的42.63%。其中,智慧居家養老占比達74.1%。陳碧珺告訴記者,未來她還會探索更多智慧居家養老的新功能、新玩法,讓母親的養老生活多一點享受,少一點不安。
智能養老即“智能居家養老”,它是新近流行的一種養老概念,最早由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會提出,被統稱為全智能化老年系統。該養老模式能讓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時間和地理環境的束縛,在自己家中過上高質量高享受的生活。智能養老系統基于物聯網技術,在居家養老設備中植入電子芯片裝置,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處于遠程監控狀態,可以通過傳感器、移動通訊、云計算、WEB服務、智能數據處理等IT手段,將老年人、家庭成員、社區、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甚至政府相關機構等緊密聯系起來,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處于遠程監控狀態。這種智能養老方式能夠高效響應老年人的多元、差異化需求,以實現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安全。
如何讓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這是必須答好的“時代考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老有所養”只是基礎,“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才是更高追求,從而實現養老變“享老”的理想目標。如今,老齡化背景下日趨凸顯的養老需求與困境,激發了以信息化與技術化為基石的智慧養老的誕生與發展。要通過辨證認知老年消費者、精準識別需求、供需動態匹配、適老化產品與服務改造、搭建多元合理的人才結構、拓展發展空間,激發市場效能,才能更好推進智慧養老發展健康、穩健發展。
如今,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群體的照料與服務需求不斷增加、消費能力持續提升,加之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為智慧養老奠定了技術基礎,智慧居家養老可以實現多方共贏乃大勢所趨。事實上,智慧居家養老能夠應對老齡化背景下存在的養老制度支撐力度不足、老年保障和服務發展滯后等難題,并可以通過變革傳統的養老路徑,構筑出一種新型的養老服務模式。因此,樂見更多智能科技讓養老變“享老”。(游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