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兆寰 北京報道
(資料圖片)
2023年6月29日,北京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在京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該合作是北交所對外交流合作、推進制度型開放的重要一步,也是京港兩地資本市場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
根據備忘錄,北交所和香港交易所將支持雙方市場符合條件的已上市公司在對方市場申請上市。北交所上市公司符合香港交易所發行上市條件的,可按照《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規定,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后報中國證監會備案。
同時,在港上市公司,符合中國證監會有關規定和北交所發行上市條件的,可按現行制度規則申請在北交所公開發行并上市。兩所還將在項目課題研究、市場推廣、人員培訓交流、投資者服務等方面開展合作。
在專業人士看來,京港市場在實現互通互聯后,北交所低估值的狀況可能得到緩解。參考滬深市場,“A+H”之后,后面推出了滬港通、深港通。那么,北交所也有可能在未來推出北港通等制度,帶來資金、流動性和進一步的投資。
推動兩地市場發展
北交所肩負著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重要使命,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集聚了超200家上市公司,先后推出了北證50指數、融資融券和混合交易制度,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市場交易,北交所已從平穩開市運行邁向規模功能雙提升的關鍵期,將進一步深化改革,辦出特色、辦出優勢。
北交所總經理隋強在備忘錄簽署儀式上表示,推出京港兩地上市安排,是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持續深化北交所改革、回應市場需求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拓寬內地和香港“A+H”模式的惠及面,便利更多企業借助京港市場加速發展。
同時,京港兩所的合作也將助力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與北交所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兩家交易所長期深入的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期待與北交所共同努力,連接資本與創新,積極支持企業成長,為投資者創造機遇,推動兩地資本市場的共同繁榮。
助力估值提升
據《華夏時報》記者采訪進一步了解,北交所未來將圍繞高質量推進市場建設的目標,持續深化改革、增強服務能力、完善市場生態,推動國際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不斷邁進,更好服務境內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服務更多境內外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紅利。
子沐研究創始人劉子沐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諒解備忘錄打通了中小企業兩地上市通道,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對于北交所來說,豐富了上市企業的來源,更是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又一政策落地。
劉子沐指出,今年以來,北交所服務基地的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此備忘錄的簽署,相當于在香港也建立了一個北交所的服務基地。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豐富融資渠道的同時,也為中小企業拓展海外業務奠定了基礎。”劉子沐如是說。
新三板和北交所資深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 H”兩地上市模式的落地,是之前“A + H”和“三+ H”模式的延伸,是北交所的開放化和國際化,為北交所上市公司境外融資打開了便利之門,提升北證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融資可能、估值功能和交易機會,促進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北港通加速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于2023年4月6日印發了《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方案》,其中提出用好各類金融工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內容包含加快提升證券市場功能,推動北京證券交易所高質量擴容,著力培育標桿上市公司,支持其開展政府債券交易,豐富REITs等交易品種,推動與境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專業人士分析認為,此次備忘錄的簽署是繼此前發展方案的延續,有助于打通北交所與境外資本市場連接,進一步提升市場的流動性,促進北交所估值水平合理化。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備忘錄的簽署一方面將會帶來新鮮的血液。香港的一些優質的公司,比如獨有的科技、醫藥類公司回到北交所再次上市是有可能的。同時,北交所公司也可能去港股發行H股;另外一方面,因為市場互通互聯,北交所低估值的狀況可能得到緩解。
在諸海濱看來,參考滬深市場,在“A+H”之后,后面推出了滬港通、深港通。那么,北交所也有可能在未來推出北港通等制度,帶來資金、流動性和進一步投資。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