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管城回族區在區委禮堂二樓隆重舉行慶祝第39個教師節表彰大會,回顧總結過去一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表彰為全區教育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安排部署下一階段任務,進一步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以實際行動助推管城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是強國之基、民生之本。近年來,管城回族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持續強投入補短板、引資源創特色,形成了教育事業發展量質齊升的良好局面。
近5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2所
【資料圖】
教育投入不斷加大。近5年來,管城回族區累計投入118.5億元,劃撥教育用地1100余畝,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2所,新增優質學位5萬余個。創新街小學文興路校區、外國語小學永華路校區、鄭州四中管城校區等一大批項目加快實施,各階段教育事業取得均衡、穩步、協調發展。
師資力量不斷加強。去年以來,管城回族區引進、遴選、招聘教師488名,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提升至15.4%;構建教師梯級攀升機制,新增市級名師工作室3個、中原名師2名、省級名師5名、省骨干教師38名、市骨干教師32名,評選區級骨干教師122名。名師、骨干教師輻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管城回族區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模式,科學整合教育資源,與鄭州外國語、鄭州一中、八中以及四中、六中、四十七中等學校開展合作辦學,帶動全區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獲評“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在今年中招中,管城區省示范性高中上線931人,省實驗中學、鄭州外國語、鄭州一中上線人數99人,較去年穩中有升。高考成績接連取得歷史性突破,本科上線人數和上線率實現八連漲。今年二十九中綜合本科過線人數同比增長3.7%。
教育管理不斷優化。管城回族區高標推進“雙減”改革,漓江路小學入選教育部典型案例;扎實開展特殊教育和控輟保學,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的權益,做到義務教育隨遷子女“應入盡入”。春曉小學特色教學模式獲得高度評價。
加快峨眉路小學等29所學校建設
教師節表彰大會強調,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精心指導的結果,更是教育系統全體同志無私奉獻、辛勤耕耘的結果。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更是管城區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大家要深刻理解新時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大意義,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宗旨方向、目標任務,自覺從政治的高度來認識教育、謀劃教育、推進教育。
優化學前教育布局,科學預測入園需求和供需缺口,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確保2025年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持續保持在50%以上。
全面加快峨眉路小學、贛江路中學、管城區實驗中學等29所學校建設,新增班級1071個,提供優質學位4.66萬個,有效緩解城區學生入學難問題,加快消除大班額現象;要把更多薄弱學校納入集團化管理,讓優質教育資源充分流動起來、共享起來;要加快推進鄉村標準化學校建設,將師資力量更多地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進一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
加快推進鄭州市扶輪外國語高級中學、鄭州外國語學校管城校區等市級高中外遷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的實際需求;要積極應對新高考,建立健全選課走班制度,創新課程組織管理和課堂教學方式,系統構建“評—研—訓”一體化教研機制,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整體提升,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創新發展需求。
教育事業是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崇高事業。古都新生,教育先行。會議號召,各級各部門要密切配合,進一步牢固樹立“抓教育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學校發展、教育進步為己任,以更加高昂的熱情、更加扎實的作風,干出新業績、展現新作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管城區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