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設備行業市場分析: 前7月我國電信業務收入和業務總量平穩增長
工信部網站公開通報了2023年1—7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1—7月份,信息通信行業整體運行良好。電信業務收入和業務總量平穩增長,云計算等新興業務持續發揮拉動作用;5G、千兆光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網絡連接用戶規模持續擴大。
(相關資料圖)
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低速增長。1—7月份,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3900億元,同比增長0.4%,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為38.8%,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0.2個百分點。
如果你想了解信息通信設備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信息通信設備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信息通信設備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信息通信設備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我國信息通信業整體規模進一步壯大,綜合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寬帶中國”戰略各項目標全面實現,基本建成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初步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新興業態和融合應用蓬勃發展,提速降費取得實效,信息通信業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在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更為突出,為建設網絡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我國電信業務總量完成1.7萬億元,同比增長27.8%,增速比上年提高7.2個百分點;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47萬億元,同比增長8.0%,增速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2021年,中國移動5G套餐用戶達3.87億戶,滲透率為40.4%;中國電信5G套餐用戶達1.88億戶,滲透率為50.4%;中國聯通5G套餐用戶達1.55億戶,滲透率為48.9%。
新興業務收入較快增長。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積極發展IPTV、互聯網數據中心、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業務,1—7月份共完成新興業務收入2129億元,同比增長19%,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為21.2%,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3.6個百分點。其中云計算和大數據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5.5%和42.2%,物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5.7%。
語音業務收入持續下滑。1—7月份,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固定語音和移動語音業務收入111.9億元和665.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8%和2%,在電信業務收入中總占比7.7%,占比同比回落0.7個百分點。
在電信用戶發展方面,固定寬帶接入用戶持續向千兆轉移。截至7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6.17億戶,比上年末凈增2780萬戶。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5.82億戶,占總用戶數的94.3%,占比較上年末提升0.4個百分點;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1.34億戶,比上年末凈增4212萬戶,占總用戶數的21.7%。
信息通信設備設施建設深入推進,網絡供給能力進一步升級。5G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開通5G和eSIM設備進網審批綠色通道,深入推進5G網絡共建共享,推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建設5G共享基站超過36萬個。信息通信持續擴大千兆光纖網絡覆蓋范圍,推進城市及重點鄉鎮10G-PON設備規模部署,10G-PON及以上端口數力爭達1200萬個。
信息通信加快應用、終端IPv6升級改造,信息通信實現IPv6用戶規模和業務流量雙增長,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預計達70%。加快擴容國際互聯網出入口帶寬,持續提升國際信息通信服務質量,2025年力爭達48太比特每秒。
5G移動電話用戶占比超四成。截至7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7.11億戶,比上年末凈增2782萬戶。其中,5G移動電話用戶達6.95億戶,比上年末凈增1.34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40.6%,占比較上年末提高7.3個百分點。
蜂窩物聯網用戶規模持續擴大。截至7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21.48億戶,比上年末凈增3.04億戶,占移動網終端連接數(包括移動電話用戶和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的比重達55.7%。IPTV(網絡電視)總用戶數達3.93億戶,比上年末凈增1292萬戶。
信息通信設備行業市場前景分析
網絡通信產業是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行業,一直以來都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來,我國鼓勵和支持網絡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并通過一系列產業政策推動互聯網行業的有序發展,加快各行業的信息化建設與網絡升級換代,奠定了國內網絡設備市場的持續增長趨勢。
據悉,特發信息在光通信領域具有較高的行業辨識度,依托三十余年行業深耕優勢,持續探索技術與產業應用的結合,并在“新基建”領域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形成以線纜制造、光電制造、智慧服務、科技融合四大業務板塊為核心的多元化產業格局。
線纜制造板塊方面,報告期內,公司中標規模與上一年度相比實現了25%的增長,增長勢頭顯著。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于上半年首次中標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射頻饋線產品,實現業務領域的創新拓展。此外,公司搶抓交通運輸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窗口期”,在各大基礎通信設備服務、政府數字化及專用通信等項目中也展現出了顯著的影響力。
光電制造板塊方面,隨著AI服務器需求的提升以及模型大型化的演進,算力網絡各節點之間的連接和海量數據的傳輸均對光網產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公司積極推進智能化改造,不斷提升產品供應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滿足了日益升級的市場需求。同時,依托良好的聲譽和品牌優勢,公司與各大互聯網企業簽約量于上半年持續攀升,并在多個頭部互聯網企業獲得100G系列產品的中標重要份額,為后續引入400G批量使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電子通信領域,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促進行業的發展,2017年8月,工信部正式將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納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的范疇,并提出要優先支持其建設。
我國高端制造業的轉型、高端人才的涌現以及完備的供應鏈體系紅利等為高端制造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帶來了巨大優勢。我國上游通信制造業的創新設計能力和核心研發能力持續提升,為我國網絡通信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提供更為扎實的技術支持。此外,我國網絡通信設備制造業上下游配套齊全,基礎設施完善,經營環境不斷優化,有助于產業鏈的整體發展。
《2023-2028年中國信息通信設備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對中國信息通信設備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