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議事進社區 基層治理有增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近年來,南昌市新建區政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搭建協商議事平臺,協助構建居民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模式,有效促進協商共治和社區服務精準切合,使社區服務更為精準地鏈接居民實際需求,初步形成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共同體。
延伸協商議事平臺。結合社區網絡化管理,將“協商議事室”向社區網絡延伸,通過網格化管理搭建新建“三有”協商議事平臺,建立起居民理事會、民主協商會、懇談會等協商議事平臺,將協商議事工作開展在網格、服務落實在網格、陣地夯實在網格,解決群眾的煩心事、鬧心事、揪心事,助力基層矛盾問題化解,助推社會和諧穩定。近三年共協商解決電動車停放、下水道清淤、高空拋物等小區治理問題5600余件次。
激發協商議事活力。探索“政協委員+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共治機制,讓委員、樓棟長、業主加入,實現政策信息、反饋問題、意見建議等“一鍵直達”。構建政協委員全程參與“網格聽事、小區議事、社區決事”的協商議事機制,定期對居民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集中協商解決,解決不了的實行分類分級閉環流轉處理,確?!靶∈虏怀鼍W格、難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匯聚協商議事合力。健全“民主協商”議事制度,打造板凳庭院會、涼亭議事會、花園話事亭等特色活動,讓群眾當社區的主人,在自由發言的輕松氛圍中宣傳政策、收集訴求、化解糾紛、解決問題。近三年以來,開展協商議事1084次,共收到問題1136個、意見建議1105條。同時做好后續跟蹤測評,定期召集居民代表采取座談討論、問卷調查、民主投票等方式對反饋辦結事項進行評分,對群眾不滿意的事項再議再辦,測評情況作為社區網格員年度考評結果的重要參考,保證協商議事落地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