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寧河廉莊鎮后米廠村,提起幫扶干部劉勇,鄉親們都稱他為“跑腿書記”。一頂草帽、一根木棍、一個筆記本,是劉勇的“跑腿三件套”。為了鄉村環境整治,他挨家挨戶調研;為了把村里大米“賣出名堂”,他跑育種基地、跑采購企業;為了引入稻蟹養殖,他跑外省培育基地學習……
“跑腿”是一種提升工作能力的方法,也是一種聯系群眾、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意識。跑起來、干起來,到群眾最關心、發展最需要的地方去調查問題、研究辦法。劉勇在反復“跑腿”中敏銳發現了鄉村產業發展落后的根子:產業單一、產品品質不高。找準了“癥狀”,他又反復調研,在不斷“跑腿”中開出了培育新種、稻蟹混養的“良方”。這位“愛跑腿”幫扶干部帶領曾經的困難村,跑出了鄉村振興的新畫卷,跑出了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跑腿,是為了解決問題。跑起來、干起來,走進問題深處,就能找到解開發展難題的“金鑰匙”,打通發展的“任督二脈”。如今,在武清區李大人莊村,古色古香的民居吸引了眾多游人。幾年前,村黨支部書記張姜男上任時,這里還無人問津,在深入調研中,他發現村里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于是,按照古今輝映打造網紅打卡地這個思路,發力文化旅游,讓這個古村煥發了生機。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薊州區孫后村,幫扶干部尉瑞斌來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進村民家中開展調研,摸索“解題”路徑──“選準果苗新品種,改變單一的種植業發展模式”,如今,新果品種植示范園已經碩果累累。善于抓問題,也要善于求答案。帶著思考去調查,帶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去研究,在一線挖掘“金點子”、闖出新路子,發展的“奮力一躍”就會水到渠成。
紀錄片《我為群眾辦實事之局處長走流程》中,某地人社部門一位干部體驗外賣小哥的工作,送了一天外賣,他感嘆:“這個錢太不好掙了。”后來的一年里,該部門牽頭為戶外勞動者建起100多個務工人員之家,幫助務工群體。在真發現問題上用心思,在解決真問題上用力氣,在實事求是中找準群眾需求的突破點和制約發展的主要矛盾,就能推開發展之門、走進群眾心門,更好地破解難題,打開發展新局面。(閆麗)
Copyright @ 2001-2020 www.whp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外匯頻道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外匯頻道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801 480 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