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7月懂車帝公布的新能源“零售榜”來看,發布價“998”的秦Plus半年內兩次調價至968之后,不顧眾望以25674臺銷量排名第一;而榜單前五中只有國際大牌特斯拉以26-36W價位段入圍第三,雖說新能源車企洗牌賽加劇,但局勢已經日漸明朗了。沖銷量的要么是有絕對核心技術,要么是像比亞迪為網約車行業推出絕對低價的車型。而“要做世界第一”、“月銷目標10萬輛”的問界AITO,M7月銷432,7月上市新車的M5月銷47,出現掉隊現象。
作為賽力斯汽車與華為聯合打造的高端智慧新能源汽車,AITO問界一年就推出了問界M5、問界M5 EV和問界M7三款汽車,涵蓋增程和純電兩大技術路線;六座大SUV于2022年夏季推出,售價萬元,號稱超越百萬級豪車體驗,不過因為車頭設計簡潔以來缺少設計感,問界M7的銷量也是從5226月銷量巔峰期之后一路迭蕩,6月月銷量僅為423輛。
中型SUV問界M5銷量(包括標準版、智駕版、四驅旗艦版)較為可觀,7月量在3000左右,不過賽力斯汽車也在近期公布了上半年業績了,預計2023年半年度凈虧損億元-億元,去年同期虧損億元。很顯然問界M5和M7的銷量對于華為、賽力斯公司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賽力斯內部公布的7月產銷快報我們可以得知,賽力斯汽車的7月產量為5812臺,問界M5銷量在3000左右,M7在1000左右,銷量一直都上不去;反觀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榜首的比亞迪是問界銷量的倍、廣汽埃安是問界銷量的倍,只走高端價位的理想汽車銷量也是問界的倍,問界在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僅為第14名,看來諸如“手機行業領頭人”的華為相助,問界汽車之路過得也是幾經坎坷。
作為問界汽車的當家花旦,在2022年問界M7發布之后,截止10月這款車型的銷量都在持續攀升,甚至一度達到了5000+月銷大關,車型核心競爭力在于智能座艙、失重座椅、智能輔助駕駛和華為DriveONE系統,剛開始的時候,問界還占據著絕對的上風。
不過似乎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還不是購車的支柱性選項,對于大部分車主用戶來說,最先關注新能源這幾點:①續航里程;別看各家吹牛β能達到500-600KM實際達成率有75%(也就是400KM)就不錯了,高速行駛+夏季長時間空調、北方冬天超低溫天氣還會影響續航。②品牌質量,懂行的新能源車主一般都會優先選擇國產品牌,像“BBA”品牌的奔馳除了EQE、EQS都是油改電,寶馬ix3車友群反饋該車型大批量出現電機/電池故障。③充電時長&便利度④電機耐用性⑤價格。
以問界M5這款賽力斯旗下算是“平價走量”的款式來一一分析好了:①標準版增程CLTC 1455KM,對比同價位的比亞迪·唐 DM-i 1050公里續航強很多。②問界說到底就是賽力斯的,華為自己都說了“不單獨造車”,而賽力斯是東風庶子,東風最新最好的科技優先給嵐圖和風神都知道吧,所以賽力斯只能找來HUAWEI DriveONE純電驅平臺,不過質量過不過關還有待考量;③問界M5插電最快1小時,考慮到是臺增程車所以充電有沒有也不打緊;④驅動電機車主反饋毛病不少。⑤價格,性價比拼不過比亞迪護衛艦07(護衛艦懸架軟硬可調,12揚聲器、腿部空間優勢),降10W預算能買零跑C11增程版,深藍S7增程版,真的會有人為了車機流暢度+10W元選擇問界M5嗎?就算有,都買了問界難道不買HUAWEI ADS 嗎?又得額外加錢,這又是錢那又是錢還得按年交費,猜猜增值成本多少錢?
雖然有華為作為問界汽車的背書,但基于華為與賽里斯表態不清的“曖昧關系”,華為內部對于造車路線之爭(智選模式和HI模式),以及最終重申華為不造車的舉措,令問界失去了華為這顆大樹傍身,早期量產的問界汽車還寫著「華為汽車」的logo,后期變成了問界,沒有華為的光環,問界汽車的舉動動搖了求購者的欲望。而且同期的阿維塔技術更有優勢,又進一步蠶食了問界份額,理想L8,L9,小鵬G6等,問界兩款車型與之匹敵更是無從下手。
(小鵬G6)
有人說,問界M9會是問界汽車的下一個翻盤點。這句話很明顯是有所考究的,因為目前國內MPV汽車市場仍在擴張,國產出現了一大批7-8座的MPV,價格僅有豐田埃爾法1/2甚至是1/3,空間、智能化、動力系統卻十分接近,恰逢疫情大關已過,“旅游業”復興等綜合因素,MPV需求量大大上漲。目前別克GL8、騰勢D9和傳祺M8仍在初步擴張期,問界M9倘若此時入局將仍有機會“分蛋糕”。
不過據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華為即將開發的問界MPV車型合作廠商是江淮汽車,也就是蔚來汽車的“主心骨”廠商,某種程度上卻也在透露:將問界汽車和賽力斯邊緣化,號稱平替攬勝,但能否挑戰最大對手理想L9的問界M9,還定下了「發售一年后交付 5 萬臺」的銷量目標,口氣就跟當年的問界M7一樣,希望結局是圓滿的。
說到底一開始問界汽車爆火的原因還是貼標“華為汽車”,而隨著華為“表態不清”重申不造車的態度,2022年的華為Mate50系列口碑下滑,長期缺乏5G導致本行業的競爭力和流量IP弱化,加劇了問界汽車下滑的狀況。其實目前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都不好過,跟問界汽車走“營銷First”路線的理想汽車倒是值得華為和賽力斯借鑒,結合國內復蘇的旅游業來說,MPV車型很明顯是仍未飽和的,以下是我對華為問界汽車和問界M9能否咸魚翻身的理解。各位
又是如何認為呢?歡迎評論區發表一下高見。
Copyright @ 2001-2020 www.whp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外匯頻道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外匯頻道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801 480 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