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廖夢婷
近年來,依托盤龍大觀園,湘潭市岳塘區荷塘街道因地制宜培育了“葡萄+”特色產業,形成了集觀光采摘、鄉村度假、科普實踐于一體的文旅產業,打造了一條“甜蜜產業鏈”。通過大力推廣“特色產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村民除到葡萄園務工外,還可在專家指導下通過種植葡萄增加收入,有效激發了鄉村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8月19日 人民網)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在深挖本土優勢資源,探索產業發展道路,加快農業產業化,盤活農村資產,持續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時,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人才振興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用好“人才之筆”,繪就鄉村振興“嶄新畫卷”。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推進鄉村振興,要鼓勵人才創新,助力各類人才在廣袤鄉村競相奔涌。要堅持“不拘一格降人才”,采取“揭榜掛帥”等舉措,激勵人才創新創造。要為人才提供創業指導、資金、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切實解決好人才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著力為人才“減負松綁”,助力人才“輕裝上陣”,用更多務實管用的舉措,幫助更多人才激發內生動力、深挖發展潛能,點燃更多思想火花,為鄉村振興帶來更多的新想法、注入更多的新力量。
用好“產業之筆”,繪就鄉村振興“綠色畫卷”。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振興,要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內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我國幅員遼闊,不少鄉村具有獨特的地理、土壤、自然、光照等方面的優勢,要善于探索更適合地方發展的特色之路,把“土特產”三個字琢磨透,推動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升級。要充分發揮地方的資源優勢,在降低生產成本,保持充足后勁的同時,著力推動產業跨界融合,把非遺、民俗、土特產、創意等融合起來,抓好農旅文旅融合,做優農村特色產業,讓“良好生態”優勢充分發揮,助力人民群眾“增收致富”。
用好“文化之筆”,繪就鄉村振興“幸福畫卷”。“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促進鄉村振興,最終落腳點是要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要把準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重需求,堅持把基層黨建與鄉風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開創鄉村治理新格局,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要大力推動送文化下鄉活動走向鄉村振興一線,著力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煥發新氣象,提振精氣神。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促進鄉村振興,既要聚焦“本土人才”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更要增強黨員干部的使命感、責任感,讓更多黨員干部主動沖鋒在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高效實施,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Copyright @ 2001-2020 www.whp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外匯頻道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外匯頻道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801 480 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