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李建民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為人一生的成長奠定了最初和永久的基礎,家庭教育影響著兒童品德、習慣養成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更深刻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潛力和走向。在全球化、信息化、城鎮化進程推動下,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正發生著深刻變化,家庭教育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諸如教育觀念多元化、家庭形態新特征、精神文化缺失等。新時代的家庭教育應立足新形勢、新要求,賡續傳承優秀“家文化”,讓孩子在溫暖的氛圍中厚植“家”的觀念。
“家”,對于中國人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家”是個人賴以生存的重要場所,也是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連接點,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個人修德與國家社會發展同構一體。“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家”(家庭、家族、宗族)密切相關的諸多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它為家庭提供規則,對家庭中的個體提出道德約束,從而構成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同時,家庭教育對于優秀“家文化”的傳承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首要的是應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家”。“家”是避風的港灣,是心靈休憩的場所。家庭關系是中國人最重要、最基本的關系,以血緣為紐帶的親情是任何一種情感都無法替代的。良好的親情關系能夠提供后盾以增強信心,能夠提供安全感以增強勇氣,能夠提供快樂以增強幸福感,親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孝、愛、禮是維系和增進親情的不二法門,是成就人的情感本體的重要載體。教孩子以孝,就是要讓他懂得感恩;教孩子以愛,就是要讓他學會尊重;教孩子以禮,就是要讓他明白規則。
其次,家庭教育需講究方式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家庭教育中,家長需嚴于律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希望孩子懂得孝道,就應“常回家看看”,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帶動孩子。時時處處將德行培養放在第一位,傳承傳統美德,建設良好家風,不因重智而輕德。同時,家長也應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和孩子成長的社會大環境,主動調整溝通方式、交往方式,尊重和支持兒童個性發展。
最后,家庭教育需得到全社會的支持。辦好教育,政府、學校、家庭、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離不開社會各方力量的支持。國家通過立法強化家庭的教育職能,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讓家長明確自身擔負的家庭教育責任。學校作為育人主陣地,應合理提供家庭教育指導,科學彌補特殊家庭的教育缺失,凝聚家校共育合力,緩解家長育兒焦慮。各級政府、托育機構、校外教育機構、醫療保健機構、媒體等也應分擔責任、相互協調,共同營造支持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Copyright @ 2001-2020 www.whp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外匯頻道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外匯頻道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801 480 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