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6日,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農業賦能鄉村振興專題論壇在北京經開區國家信創園舉辦。
北京市科協一級巡視員何勁松在致辭中表示,數字農業作為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的新興學科,它的發展離不開相關領域廣大科技工作者、科技企業的深度參與和辛勤付出。科協是黨的群團組織,作為黨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肩負著團結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開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全面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使命。
本次論壇邀請了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員王小兵、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經管學院教授朱巖、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高級經濟師任曉濤作主旨報告;大北農集團常務副總裁鄭文俊、大禹集團高級副總裁崔靜、商湯科技遙感事業部總經理張琳、唐山海森電子董事長李寶來、百畜興旺總裁戴勤海等行業龍頭企業、創新型企業負責人及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全生命周期綠色科技分會秘書長崔緒輝做主題演講。
王小兵以《智慧農業驅動引領農業強國建設》為主題闡述了推進智慧農業建設的重要意義、國內外進展及典型應用案例、存在的問題瓶頸、方向與路徑以及深化部省協同的工作要求。他認為,當前智慧農業發展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現有數據難以支撐;二是核心關鍵技術缺乏,技術集成度不高;三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滯后;四是大田種植數字技術應用因效益低尚未形成規模;五是對智慧農業的認識不到位;六是農民參與程度不高,需要進一步抓頂層設計、抓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抓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抓智能裝備研發推廣、抓應用場景打造、抓產學研深度融合。
朱巖作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數字鄉村建設模式探討》的報告。他認為,在國家政策的加持下,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取得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工農剪刀差”導致農村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二是鄉村信息化的基礎建設水平相對落后;三是鄉村治理體系的數字化水平偏低;四是鄉村數字經濟水平發展偏低;五是農民的數字化素養亟須提高;六是農業產業數字化水平比較低。數字鄉村建設的本質是基于數據要素重新定義農產品、農業、農村、農民,他重點強調了建設農村三級信用體系的重要性。
任曉濤提到,近年來,為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商務部門出臺多項政策文件,實施數商興農行動,開展農產品供應鏈和縣域商業體系等建設,繼續發揮聯通內外、貫通城鄉、對接產銷的優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統籌推動脫貧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他重點介紹了,商務部實施數商興農專項行動、電商公共服務惠民惠企行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電商大數據平臺建設等取得成效。
崔緒輝從綠色產品標準化評價政策背景、體系、解決方案到典型案例進行了分享,闡述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數字化對于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性。
會上,北京物聯網智能技術應用協會會長李佳發布了《2023數字農業發展與應用報告》。報告分析了我國數字農業發展的政策背景、社會經濟環境、產業現實需求,展示了19家數字農業農村領域的優秀成果、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國數字農業發展的概況、主要應用場景、應用現狀,并圍繞政府、高校院所、科技企業等不同主體提出了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的意見與建議,為地方政府做好鄉村產業規劃提供借鑒,為企業入局數字鄉村提供指導。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0 www.whp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外匯頻道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外匯頻道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801 480 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