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去年8月份,“公募基金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丑聞”、“很多基金經理做場外期權被查了,涉及300多位基金經理,鎖定30多位”......引爆資管圈
昨日(6月30日),某財經博主在微博爆料一位公募的投研總被帶走,并稱上海基金圈恐遭“地震”,評論區有用戶回復稱,該公募為華泰柏瑞基金。當日晚間,華泰柏瑞基金緊急聲明:公司發現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上有傳播關于公司投資人員的不實信息,目前公司所有投資人員均保持正常工作狀態。對于惡意散播謠言、損害公司及員工聲譽、危害資本市場正常秩序的傳謠者,公司將保留進一步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請投資者切勿輕信謠言。
聲譽風險需妥善應對。隨著公募行業的加速發展,基金公司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投資者的密切關注。同時,社交平臺加速了消息的傳播速度,市場傳聞很快就會掀起波瀾。
小編結合以往出現情況,整理資深業內人士給予的對策:
第一,面對“突發”,在未知的動態變化過程中,公司應盡快了解情況、厘清事實、對稱信息,并密切關注輿情發展、理智分析應對策略,而不是急于回應、冒失發聲。
第二,法律是底線,職業道德是基準。堅持保護客戶合法權益為上的前提下,采取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消除或降低可能因傳聞引發的不良影響。冷處理是業內常見的公關方式,在相關信息未引起公司認定的重大聲譽風險之前,冷處理都是比較常見的。
本文源自:金融界
Copyright @ 2001-2020 www.whp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外匯頻道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外匯頻道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801 480 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