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風電發展瓶頸有望打破 創新是破局關鍵
“分散式風電憑借單體規模小、建設周期短,可就近接入配電網、就地消納等方面的獨特優勢,裝機規模已從2013年底的33.6萬千瓦增至2022年底的1344萬千瓦,逐漸與集中式風電、海上風電一道成為拉動我國風電開發的‘三駕馬車’。”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會長柳地近日在“2023分散式風電開發及新技術應用研討會”上表示。他同時指出,由于還存在核準周期長、建設用地限制多、融資和建設成本高、經濟性較差等問題,分散式風電開發規模和速度一直低于行業預期。
在業界看來,分散式風電是我國風電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達成既定的風電裝機發展目標,分散式風電亟需技術和模式創新,打破發展桎梏,加快推動裝機容量增長。
開發速度遠不及預期
(資料圖片)
“雙碳”目標的提出,無疑再次為分散式風電開發增加熱度。2022年6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積極推進風電分散式開發。今年上半年,多部門出臺的《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方案》《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也明確,將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空間資源開發分散式風電,加快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引導企業、園區加快分散式風電建設。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在陸上風電進入平價時代后,分散式風電累計裝機量的確呈現出增長態勢。然而,與近年快速增長的集中式風電和海上風電裝機量相比,其開發明顯“掉隊”。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4467.2萬千瓦,截至2022年底,國內陸上累計裝機容量超過3.6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3000萬千瓦。相比之下,在陸上風電裝機中占比僅3.5%的分散式風電發展明顯緩慢。行業預測,我國中東南部地區分散式風電可開發空間實際高達1億千瓦以上。
中廣核新能源山東分公司副總經理劉樂平指出,隨著“千村萬鄉馭風行動”開展,分散式風電開發吹響了新一輪號角,“十四五”期間開發空間不低于5000萬千瓦,有望成為繼“三北”大基地、“沙戈荒”之后又一個“希望的田野”。
環境、用地等因素仍在掣肘
盡管開發潛力大,但多位與會人士指出,受制于環境限制較多、用地指標限制、盈利模式不明等因素,近兩年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實際并不順利。
“分散式風電開發過程中仍有諸多掣肘。”劉樂平坦言,“但從目前各地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經驗看,分散式風電項目多為風機廠商在廠區內的試點和各地示范項目,還沒有實現大規模推廣。分散式風電與智能微網、源網荷儲相結合的模式問題,分散式風電項目收益、行政審批和電網接入手續申報,以及分散式風電與周邊環境和諧友好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在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陳輝看來,分散式風電的建設規模未達到預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發展未與縣域經濟發展、與產業園區以及農村、農戶的利益緊密結合。“這要求整機企業具備更加綜合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力,使風電機組布局更靈活,以此在工業園和優化農村用能結構、鄉村振興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針對我國分散式風電用地情況,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開發利用所所長、研究員侯華麗做了測算,根據目前風力發電量的規劃目標和用地標準,粗略估計,“十四五”期間風電新增建設用地需求將占全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指標的0.5%到2%,比例相對較高,供需矛盾較突出。
創新是破局關鍵
如何解決上述挑戰?多位與會人士指出,技術突破、模式創新是破局關鍵。
侯華麗指出,節約集約使用土地是唯一有效的應對路徑。通過分析典型案例,她建議風電企業加強風電節地技術模式的研發和應用,科學選址,優化布局,減少土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綜合效益和效率。“行業也要充分了解,研究細化,有效運用現有相關用地政策,合理解決項目用地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針對當前分散式風電開發中的安全、土地、適用性、噪音等問題,青島華斯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龍剛給出了解決方案。“預應力鋼管構架式風電機組塔架安全性高、噪音小、經濟性良好,而且在節約土地、減少耕地占用方面優勢明顯。未來如果能像輸電線路鐵塔一樣采用租地形式獲取土地使用權,將有力推動分散式風電發展實現質的飛躍。”
不僅如此,為進一步打開分散式風電開發空間,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總工賀小兵指出,將規模化大型風電場的設計平臺移植到分散式風電中,通過規劃解決資源、接入、消納問題,提供定制化機型方案、適應性方案、環境友好型方案以及工程和運維方案。“同時,融合發展風光儲氫,提高單位土地面積上的能源開發密度,以降低建設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期分散式風電政策利好的不斷出臺,非技術因素也正不斷破除。柳地表示,去年以來,國家能源局先后出臺一系列利好分散式風電開發的政策,包括推動風電項目由核準制調整為備案制,豁免部分分散式風電項目的電力業務許可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分散式風電開發的政策門檻,也對成本的控制起到積極作用。“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逐步落地實施,長期以來束縛分散式風電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將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