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數字金融與高質量經濟發展是時代浪潮,發展數字金融是大勢所趨,如今數字化發展已經進入深水區,數字金融如何助力高質量經濟發展?一路走來有哪些跌宕起伏的得失?未來數字化轉型又該朝哪個方向前進?
8月26日,國際金融報首屆金融科技創新論壇在京隆重舉行,國際金融報副總編輯衛容之主持的圓桌論壇,以“數字金融與高質量經濟發展”為主題。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石璞玉在論壇上就國有傳統金融機構的數字金融使命進行了分享。
在石璞玉看來,數字金融的含義有兩層:第一層從狹義來說,是數字化的金融服務,而第二層則是在數字化時代下,對企業提供數字化金融服務的概念。
數字化轉型是整個經濟發展拋給企業的挑戰,而金融機構的天職就是服務經濟和實體企業,在這種背景下,也要提供企業的稟賦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相契合的服務,這對傳統金融機構提出很大的挑戰。
“以前給企業做授信,就是評估這家企業值多少錢,這個風險其實是安全的。以前最值錢的是土地、廠房,現在可能是技術能力、流量等復雜的評估因素。”石璞玉從授信流程變化的角度闡述。
舉例而言,對于初創型的企業,做授信是非常難的,如何在企業初期正確評估未來的發展和公司的競爭力?石璞玉也有自己的感悟。“這和以前做的傳統企業完全不一樣,我們通過很多模型去幫助這些有前瞻性的初創企業,這對傳統金融服務來講很有挑戰。”但是,這些企業經濟發展折射了經濟的未來和和持續的動能,石璞玉認為必須迎難而上,給他們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務是對中國經濟的正面影響,也是作為一家國有大行最應該做的。
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潮流下,為變化中的企業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務就要求技術的升級。石璞玉舉例:“在內蒙古給牧民授信時,我們就做了牲畜的活體抵押,這是非常難做的,但通過物聯網的技術對牲畜的生理指標進行偵測,我們就把它變成了穩定的抵押品,很好的給牧民提供牧業貸款。”
另一方面,在服務的內容上也有了很大延伸。“時至今日,我們給企業提供的更多是資金的賦能,幫助企業去做數字化的轉型,提升企業的經營能力,不僅保證了資金的安全,從國家建設端也保證了我們實體經濟很好的發展。”
“立足集團內服務,放眼集團外拓展;深耕金融行業,探索跨界合作”是中銀金科的發展思路,石璞玉坦言,現在還處在起步階段,如何用數字技術更好地為企業提供服務、打造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金融科技平臺還需要探索。“金融科技公司是比較新的形態,作為國有大行金融國有科技公司也背負著責任和使命,如何用數字科技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是我們一直要探索的。”石璞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