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上海土地市場波瀾不驚,在不少城市已經展開二批次集中拍賣的背景下,僅在4月開啟今年第一次集中出讓。19宗涉宅地塊全部成交,總建面約198.9萬平方米,成交總額約518.8338億元。
(相關資料圖)
看點
看點1
房企積極參與,重量級房企回歸
萬科、華潤等重量級房企回歸,市場競爭激烈性進一步增加。從最后結果來看,華潤和萬科都有收獲,尤其是萬科拿下2幅地塊,其中1幅還是這一批土地中總價最貴的一幅地。可見強者對于其他房企拿地機會的擠壓相當明顯。另外,一線城市本身就是市場關注的風向標,在外部城市機會不多的情況下,更能成為避風港。所以,有一些地塊參拍人達到9個,由于不少是聯合拿地,所以實際參與的房企數量更多。莘莊社區16A-07A地塊熱度最高,吸引33家房企奪地。
看點2
花絮多
由于這次參與房企多,資料審核時間長,往往“拍地10分鐘,審查資料數小時”的現場出現。青浦區西虹橋龍聯路北側07-02地塊在一次報價階段出現系統故障。第一天拍賣的地塊越秀被取消拍賣資格而耽擱了拍賣進程。正式拍賣之余諸多意外給這次土拍增加看點。
看點3
國、央拿地依然占主導
最后拿到地塊的名單中,國、央企占比達8成,依然處于絕對主導地位。畢竟市場還沒有轉勢的跡象,尤其是民企不斷有“暴雷”,甚至在二季度,不少上市房企還面臨退市壓力。可見當時房企資金壓力已經比較大了,相比之下國央企還有很多優勢。
看點4
進入“一次性報價”地塊占比高
19塊土地有14塊進入最后一次性報價,大家拿地熱情非常高,一些地塊報價不到3分鐘就進入“一次性”報價階段,速度之快也是以往很少看到的。
造成這些特點的原因
上海從拿地到最后推向市場銷售的周期在縮短,如果4月份拿地,最快可以在金九銀十的銷售窗口期回籠資金。再疊加當時市場銷售情緒還不錯,預期向好的可能性增強,房企參與積極度增加。從上海樓市大環境來看,新房市場承接力還是不錯的,除非是金山、崇明這種區域性市場,否則大部分樓盤當天清盤的壓力不是特別大,相反,房地聯動價還留足了利潤給房企,所以只要拿到地塊,利潤基本可以提前鎖定。
下半年研判
上海土拍規則出現微調,原先“一次性報價”環節取消,變成按照起始價10%溢價率封頂后“搖號”拿地。加快現場土拍節奏外,減輕現場拍地人員的壓力,當然,觀賞性也弱了很多。不過不變的是,上海土地依然會是眾多房企角逐的地方,況且第二批公示的待拍地塊有不少是大面積地塊,可以解決房企土儲問題。因此,預計會延續第一批土拍的熱度,當然土地之間的分化依然存在,重點地塊,比如浦江鎮地塊等進入最后的搖號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