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力爭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5%|世界最資訊
到2025年,實施造林285萬畝以上,森林質量精準提升1000萬畝,新造林中生態林混交林比例不低于70%,鄉土樹種比例不低于 80%,珍貴樹種比例不低于50%……
(資料圖)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慶市政府聯合印發《重慶市科學綠化試點示范市建設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將全面提升重慶科學綠化水平,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重慶迎龍湖國家濕地公園 重慶市林業局供圖
力爭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5%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2.8億立方米,科學綠化成效評價和技術標準體系初步建立,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整體性、穩定性明顯增強,生態質量明顯改善,生態功能顯著提升,森林防火能力明顯增強,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基本建成。
分區布局
主城都市區
依托長江、嘉陵江以及明月山、銅鑼山、 縉云山、中梁山等江河、山脈,大力開展“兩江四岸”治理提升、 “四山”森林質量提升、礦山生態修復、石漠化綜合治理、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等,擴大珍貴樹種種植規模,著力構建規模適度、集中連片、穩定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有效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森林城市群建設,突出林業在城市發展中對都市區域的生態宜居支撐功能和生態屏障功能。
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
依托長江、大寧河、澎溪河、 草堂河、湯溪河、龍河、龍溪河以及大巴山、巫山、七曜山、鐵峰山、明月山等重要河流和山脈,打造高山生態防護林帶、中山生態產業發展帶、濱江生態隔離帶、消落區固土涵養生態帶,實施天然林保護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系統開展消落帶生態恢復和水土流失治理,統籌考慮森林火災綜合防治能力建設。加大對巫溪大官山、巫山蔥坪、開州雪寶山、城口九重山等草場的原生態保護力度。發展生態彩葉林、國家儲備林及特色經濟林產業,建設森林康養步道,助力森林、濕地生態旅游等林業產業融合發展,推進三峽庫區移民安穩致富和鄉村振興,實現地帶性生態風貌特色與江河兩岸江城江鎮江村的和諧統一。
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
依托長江、烏江、郁江、阿蓬江、芙蓉江、大溪河以及武陵山、方斗山、七曜山、茂云山、 八面山、毛壩蓋、大廠蓋、川河蓋等重要河流和山脈,結合生態康養,著力推進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防護林、防火阻隔帶等建設。加快推進烏江生態廊道、自然保護地能力建設,打造“秀美武陵·烏江畫廊”生態范例。強化對武隆仙女山、石柱千野草場的生態保護修復。建設以油茶為主的木本油料林基地和國家儲備林基地,培養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與市場,推動渝東南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
鐵峰山森林公園 重慶市林業局供圖
主要任務
●科學編制實施國土綠化相關規劃。將編制完善的城市綠化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專項規劃,疊加至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多規合一。
●充分挖掘綠化潛力。促進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協調、融合發展。合理合規利用25°以上坡耕地、石漠化地、污染土地和遺留礦山土地等,以及城市坡坎崖,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實現應綠盡綠。
●夯實種苗基礎。推動20個保障性苗圃高質量發展,推進5個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升級改造和樹種結構調整。啟動全市草種資源普查和大巴山、武陵山、大婁山等重點生態區域專項調查,優化完善 7個國家(市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創建一批特色鄉土樹種種質資源庫,積極開展珍稀珍貴種質資源保護繁育及科普示范基地建設。
生態修復中的廣陽島雁鴨湖,在晨光薄霧中如夢如幻 重慶城市影像師張坤琨 攝
●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實施森林撫育、現有林改培、退化林修復等營林任務 1000 萬畝。
●開展示范建設。聚焦長江上中游巖溶石漠化地區、大巴山區、三峽庫區、武陵山區,實施山地林草系統治理,依托國家“雙重”工程項目、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市級重點項目開
展示范建設,打造樣板工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聚力改革驅動。持續推廣非國有林生態贖買機制,促進集體、農民等通過造林綠化、保護森林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周小平)
(來源:重慶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