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實際行動扎實推進能源低碳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當前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產供應系統,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經突破13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8.8%,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等產品產量占全球的70%,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中國以實際行動扎實推進能源低碳發展取得重要成效。
碳中和正在推動世界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應對氣候變化是確保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發展清潔能源則是解決氣候危機的關鍵。解振華指出,從傳統高碳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轉向以清潔低碳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為全社會提供綠色電力,這是促進工業建筑交通等各領域、各行業節能增效降碳,實現低碳零碳與碳中和的關鍵,也是贏得未來產業技術競爭優勢,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能源轉型必然要經歷這樣一個階段,應通過合作加速轉型創新,共同解決這些問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目前,碳中和已經引起了全球各國的高度重視,已經有150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的相關承諾,全球都在積極用碳中和的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碳中和正在推動世界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就是將逐漸地從對能源的資源依賴型轉向對能源的技術依賴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認為,世界各國都擁有自己相對獨立的以風光為單位的可再生資源,如果能夠團結起來解決好大規模穩定使用這種新能源的技術體系,世界各國都獲得了下一階段發展的新動能。
同時也要看到,實現大規模穩定使用新能源的技術體系是不容易的,全球面臨著至少三大挑戰。第一個就是關鍵的核心技術的創新,需要跨國的國際合作,才能夠加速這一目標的實現。第二個是新能源產業的供應鏈,關鍵材料都有大幅度增長的需求,供需矛盾在全球依然存在。最后一個是可再生資源互補利用,即未來如何實現全球跨國共享風光資源。
能源綠色低碳、數字智慧轉型成為大趨勢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氣候變化挑戰嚴峻,能源格局深刻變革,能源電力安全高效,綠色低碳、數字智慧轉型成為大趨勢。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鄒磊認為,統籌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保障、能源安全,規劃建設以零碳和低碳能源為主、傳統化石能源為輔的新型能源體系就成了必然選擇。而電力系統連接能源生產和消費,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一個中心環節。“電能是新能源高比例轉化、大規模外送消納的便捷方式,電能替代是優化終端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先選擇。”鄒磊表示。
減少工業碳排放的一個解決方案是碳捕獲、利用和儲存技術。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望明表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中國鋼鐵龍頭企業,積極順應全球能源體系深刻變革,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的新趨勢、新要求,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為方向引領,全方位推進綠色能源革命。一是產品高端化。二是管控智能化。三是制造綠色化。四是體系高效化。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介紹,現在有這么一種能源,可以是移動的“電”、液態的“氫”,既可以由廢氣電再生而成,也可以由排放的二氧化碳轉變而來,還可以從垃圾、秸稈等生物質中合成,這種智慧的能源就是綠色甲醇。綠色甲醇是可再生能源的中間體,既可以智慧地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又可以有效地應對能源缺失所帶來的挑戰。這種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甲醇的制備與使用,符合中國國情,也是中國現代化能源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孟凡君)
編輯:李芊諾
責編:汪黃任
審核:張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