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巖區:讓垃圾分類得更好 為美好生活加分
當前,云巖區正扎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市民群眾生活品質,實現文明城市與文明市民共同成長、共同提升。云巖區人大代表徐新儀對此項工作十分關注。
“今年,從自己的垃圾分類工作經歷出發,我提出了《關于垃圾分類建議加強后期垃圾處理過程及垃圾危害宣傳,讓市民了解前期分類的必要性的建議》。”徐新儀認為實施垃圾分類至關重要,但也任重道遠,尤其面臨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淡薄、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尚未完善健全等挑戰。
【資料圖】
為補齊工作短板,云巖區按照《貴陽貴安聚焦“五個環節”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方案》文件,開展全區垃圾分類工作,聚焦生活垃圾分類“五個環節”,狠抓落實,持續全過程、全區域以生活垃圾分類“十項行動”為抓手,推進轄區垃圾分類工作取得實效。
據云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云巖區充分利用“社會宣傳網、媒體宣傳網、校園宣傳網”等各種宣傳載體,聚焦社區老年群眾、中青年、干部職工、“小手拉大手”等各類人員特點,采取壩壩會、露天電影、贈送小禮品、有獎問答、趣味比賽、說唱rap、短視頻等方式開展宣傳。截至8月累計覆蓋93萬余人次。同時,將垃圾分類教育納入校園教學計劃,覆蓋全區在校學生近10萬人次,制作手抄報、創意海報、書法、繪畫作品等6000余份;群眾垃圾分類知曉率為95.83%。
值得一提的是,云巖轄區內小區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為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為100%,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為35%;全區949個小區開展收集收運點(間)的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229個收集收運點、264個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暫存間建設工作。對無條件設置的老舊小區,采取共用收集收運點(間)和暫存間的形式為主,“移動收集收運車”為補充,以彌補老舊小區場地短板。
清晨7時許,在位于云巖區黔靈鎮春雷路的小石城·北湖小區內,12名專職負責衛生的保潔員便全副武裝開啟工作模式,穿梭在小區各樓層開始分揀、收運干濕垃圾,并為干濕垃圾桶換上干凈的垃圾袋。
記者走訪發現,小區內“干濕分 干濕投”“近鄰黨建多方凝聚 垃圾分類你我同行”等各類宣傳標語、公益廣告整齊有序、隨處可見。
“小石城·北湖小區是云巖區生活垃圾分類的試點小區之一。”黔靈鎮石欣社區黨支部書記鄧勝男介紹說,針對有物業管理的小區,街道、社區主要是起到宣傳引導、協助指導的作用,當前在物業公司的積極配合下,小區居民干濕分、干濕投和生活垃圾“四分出小區”等工作推進順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小區的人居環境衛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垃圾分類之前,我們都是直接混裝垃圾扔在樓下,既臟亂氣味又重。現在實施垃圾分類后,環境更加干凈整潔,也沒有臭味了。”2016年入住小區的業主王亞林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說道,社區和物業也都教過我們怎么去分辨干濕垃圾,我們在投放前就做好了分類。
據該小區物業公司經理伍永權介紹,小區有13棟1100多戶居民,共設干濕分類垃圾桶227組,配備有2個二次垃圾分揀點位。“我們在每棟樓都安排了專職保潔人員,便于及時清運生活垃圾,全力做到快運快處。”伍永權說,物業管家還通過微信業主群、上門走訪的方式向業主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積極配合社區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人心齊、舉措實、成效顯。“實施垃圾分類一方面可以減少垃圾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不斷提升基層精細化治理水平。小石城·北湖小區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推行離不開社區居民和物業人員的鼎力支持,這是各方通力協作的成果。”鄧勝男表示。
云巖區首個廚余垃圾處理站發酵罐
“宣傳垃圾分類極具重要性和必要性。云巖區在宣傳形式上多樣化、接地氣,能夠引導更多的市民增強垃圾分類意識,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徐新儀對于云巖區垃圾分類工作稱贊道,云巖區在提升垃圾收運、轉運能力,增設垃圾分類設施,新建垃圾轉運分類分揀中心等作出了努力。
來源:云巖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趙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