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的核桃種植戶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興山自古盛產核桃,興山“琥珀”核桃曾為皇室貢品。
近年來,興山著力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運用“科技+政策”雙賦能、“外引+內培”雙發力,持續推動核桃產業提質升級,用心打造“良種核桃、科技核桃、致富核桃”的品牌形象,不斷擦亮興山核桃“金名片”。
【資料圖】
興山縣種植核桃歷史悠久,種植歷史可追溯到西漢年間。從會種樹變為“慧”種樹,背后是優良品種的更新換代。為做好、做大、做強這一特色產業,近年來,興山縣從源頭著手,加快品種選優選育和種苗基地建設,培育了適應性強、豐產性好、出仁率高的“興山烏米核桃”優良品種。
為了大幅提升“興山烏米核桃”產量,興山縣核桃種植人員通過實施高接換優項目改良了品種。改良后的優良品種2年內即可掛果,3年內畝產量就能達到200—300斤。畝產提高了,種植戶收入同步提升,自主發展的積極性也大幅提高。
目前,興山核桃良種基地被省林科院指定為湖北省唯一一個國家級核桃良種基地,建成高標準示范園1個,興山縣范圍內累計完成核桃高接換優1211畝、烏米核桃苗木補植補栽4000株。興山以種質研究為核心,構建核桃采穗基地,掛牌保護烏米核桃采穗母本樹170株,每年無償提供優質接穗3萬枝(頭)以上,發揮了種質資源的產業“溢出效應”,為核桃產業提供發展支撐。
科技賦能【穩質增效】提升供給質量
發展核桃需要“一分栽、九分管”,為更加科學管理核桃,依托興山縣林業科學研究所、專業合作社,興山聘請湖北省外專家團隊開展技術指導,并建立常態化交流、研討、咨詢機制,為興山核桃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技術人員對核桃的研究、改良后,興山大力推廣人工授粉、病蟲害防治、整形修剪等種植技術,圍繞產前、產中、產后三個重點環節,借鑒興山縣外的先進核桃樹管理經驗,結合興山縣內核桃栽培實際,搭建起核桃早產豐產技術標準體系,全面淘汰原來傳統種植模式,產業供給質量實現質的飛躍。
為了讓果農更方便地學到技術,興山縣組建“行業專家+縣級技術骨干+鄉鎮技術員+農村土專家”四級技術服務隊伍,建立分區域、分農時的培訓機制,走進田間地頭,從種苗選育到田間管護,從修枝摸芽到科學采摘,全周期、全方位地開展技術培訓,實現全產業技術跟蹤服務。近年來,當地培訓量達到2000余人次。
創新政策穩收益擴寬供給邊界
興山核桃產業的持續發展,還得益于政策的持續支持。自核桃產業發展以來,興山整合大量涉農項目資金6000萬元,對種苗、基地、技術等環節給予補貼;在品種改良時,出臺“高接換優”及“高接換優早產豐產”補貼政策,穩定果農收益。
首先,興山今年以來投資17萬元,對核桃高標準示范園標準化基地進行清園、除草、刷白、打藥、施肥等關鍵環節的跟蹤管理和質量監督,在穩定產業規模的基礎上持續降低果農成本,保證“建成一片,投產一片”。
其次,興山以每株500元的資金對興山全縣100株“興山烏米核桃”母樹進行種質資源保護,實現興山縣核桃苗木“自繁自育自供”,為品種更新換代奠定堅實基礎。
最后,興山因地制宜,探索發展路徑,在品質、品位、品相上發力,以每株65元標準對1000株“高接換優”早產、豐產株進行集中管護,以每株35元標準對1000畝“高接換優”核桃樹進行嫁接補貼,著力挖掘核桃單產價值。
興山核桃根植于“土”,因“特”壯大,乘“產”起飛,蹚出了一條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一顆顆飽滿的核桃凝聚著現代林業科技成果,承載著數萬果農的小康夢,也為鄉村振興的“土特產”文章續寫新篇,不斷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的“金招牌”、農民增收的“金飯碗”。
來源 | 興山“三農”
編輯 | 郝小芳
編審 | 夏禹
終審 | 吳健
(責任編輯:姜琪 實習生:楊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