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22日,中加基金發布公告,旗下中加安瑞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基金中基金(FOF)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資料顯示,該產品成立于2020年8月。那么,是何原因導致持有期即將屆滿內的該產品發布可能觸發合同終止的公告?根據公告,中加安瑞平衡養老三年可能觸發合同終止的原因是觸發了《基金合同》約定的終止情形,運作三年后,基金資產凈值仍低于2億元。該基金亦是略顯冷清的個人養老金產品規模的背后,無疑是對基金公司多維度能力比拼與支撐。實際上,一只養老金基金產品的落地并非易事。作為創新型基金產品,背后離不開公募機構在投研團隊、產品設計、信息技術、渠道銷售、客戶服務等能力上的全面投入與支撐。而在機構自身的經驗與能力之外,我國投資者個人養老財富管理意識的薄弱,以及養老基金自身投資特性所帶來的理解門檻,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需要市場多方平臺共同面對與化解的挑戰。中加基金養老FOF觸發合同終止中加基金發布公告,旗下中加安瑞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基金中基金(FOF)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根據公告,中加安瑞平衡養老三年可能觸發合同終止的原因是觸發了《基金合同》約定的終止情形,運作三年后,基金資產凈值仍低于2億元。從以上規模變動詳情圖可以看出,中加安瑞平衡養老成立之初的募集資金為0.10億元,經過三年的運作之后,資產規模并未能實現有效增長。一直在0.1億元的區間徘徊,直到清算前夕也只仍是在0.1億元的規模,遠遠不能達到三年目標規定的2億元規模,最終無奈落到可能觸發合同終止的結局。為何中加安瑞平衡養老這三年來規模一直“止步不前”?回顧該基金近三年來的業績漲跌幅狀況,可以看到:該基金近三年來業績表現平平,僅為同類基金的中等水平,甚至在某些階段還處于同類排名的下游。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只發起式基金,《基金合同》對中加安瑞平衡養老存續期內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和資產規模有如下約定:“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兩億元,基金合同自動終止,且不得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延續基金合同期限。”此前,大成基金旗下大成興享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基金中基金(FOF)也因觸發基金存續期內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和資產規模相關約定,基金合同自動終止。發起式基金屬于“寬進嚴出”的產品,其清盤壓力往往會大于普通開放式基金。談及發起式基金觸及清盤“紅線”的原因,有公募基金從業人士表示:“其一,基金規模不足2億元;其二,投資業績不佳,無法達到投資目標或滿足特定的規模要求、業績要求;其三,基金管理人的營銷實力有限,尤其是新成立或者中小型基金公司。”做大養老FOF市場規模任重道遠從第一批公募基金公司拿到養老FOF批文至今已有5年。5年來,首批14只養老FOF普遍取得較好的投資收益率,其中成立以來最高累計收益率超過50%,平均年化收益率超9%;14只養老FOF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6%左右。雖然首批養老FOF成績較亮眼,但養老FOF的發展也還面臨一些問題,例如基金規模較小,“叫好不叫座”的現象較明顯等。根據基金二季報,首批養老目標基金管理總規模為87.17億元,嘉實基金的研究顯示,這比該批基金發行之初規模增長近八成。不過,從全市場養老FOF來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合計規模為803.7億元,同比下滑約24%。進一步來看,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國已有超過200只養老目標基金,其中持有期為一年的有77只,三年的有97只,五年的有42只。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國217只養老目標基金中,養老目標日期基金有98只,規模220億元;養老目標風險基金有119只,規模638億元。從運營模式來看,目前養老目標基金多數采取發起式基金形式成立,這種模式在發行階段對投資者門檻較低,但也限制了基金的規模增長。而一旦進入運營階段,由于投資者流動性的限制,盡管其管理水平可能較高,但新資金的流入相對有限,難以快速增長。此外,該類產品以長期收益穩健為賣點,降低了收益的銳度;加上當前市場對養老目標基金的認知度較低,導致該類基金的規模擴增緩慢。為了進一步做大養老目標基金市場,基金公司在做好業績的同時,還應不斷深化投資者教育。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就于今年年初啟動“基金行業話養老”專項投教活動。活動過程中,行業機構展現出高昂的參與熱情,不斷探索投教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活動地區和覆蓋人群范圍持續擴大。近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也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其中提及正在研究制定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方案,包括支持全國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擴大資本市場投資范圍等。具體舉措中還包括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體系,將指數基金等權益類產品納入投資選擇范圍。同時,在加大各類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方面,提及推動加快將個人養老金制度擴展至全國,擴大制度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