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非遺除了被保護,還能做些什么?該如何講好非遺故事,讓它活在當下,賦能鄉村振興?
(資料圖)
這個暑假,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型經營管理與傳播人才項目培訓”在浙江杭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由非遺傳承人、高校教師組成的團隊深入杭州城鄉,探尋非遺保護傳承、助力城鄉文旅發展的經驗。
2023年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通過20周年,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今年2月,文旅部發布了推動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的意見,又一次掀起了非遺傳承保護與文化開發的熱潮。”項目負責人、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傳媒學院副書記周微微表示,近年來,杭州大力實施非遺傳承發展工程,非遺保護工作不斷發展,取得新成效。
活動期間,學員先后走訪拱墅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蕭山區河上鎮、臨平區塘棲鎮,考察杭州大運河文化的保護開發情況,調研非遺開發利用情況。
杭州手工藝活態館地處京杭大運河最南端、拱宸橋西岸,是浙江首家集互動教學、非遺手工體驗、民間技藝表演為一體的“非遺”文化體驗館,也是浙江最大的手工體驗基地。
學員梁昊昊來自西安,是漆器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第一次參觀手工藝活態展示館的他,直呼收獲很多。“展示館開設了各類非遺手工和創意手工體驗項目,有剪紙、竹編、蛋雕等二十余項傳統項目。現在傳統手工藝傳承不能僅僅停留在靜態展示,必須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和現代生活,才能講好非遺故事。”
這一點,在杭州市臨平區塘棲鎮的河西埭村有所體現。該村的衛家班皮影戲有幾百年的歷史,也是杭州市級非遺項目。現場,在該村文化禮堂,皮影戲非遺傳承人柴小英上演了一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皮影小故事。
禮堂二樓被開辟成非遺皮影戲展館,展示了衛家班皮影戲的發展歷程。此外,這里還有各類皮影角色及文創周邊,觀眾可體驗皮影的制作與表演。
柴小英表示,除了在村里的展示,當地還成立了劇團,并開發了十多種劇目,每年外出演出上百場,為村里帶來兩百多萬元的收入。如今,村里的活動中心還面向青少年群體開展研學活動,通過興趣的培養和熏陶,達到文化傳承的效果,并最終以文化帶動經濟發展。
周微微表示,非遺保護不僅有過去還要有未來。非遺傳承關鍵在于活化,要以文旅融合的路徑賦能非遺發展,從而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完)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