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教育中的問題當然要解決,但真正藥方是改進提高教育方法,而絕不是“減負”》評論區,標題為小編添加】
博鋪的黎明我上學時,減負的全稱是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難道現在這個含義變了?
這種說法本來就片面,并不是教育中問題的完整描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初中及小學教育目的隨著年級增長是不一樣的,具體為:
一年級,端正學習態度,學習學知識的方法(記憶訓練,學會找問題主要點)
二年級,鞏固熟練學習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三年級,開始記憶大量常識性知識
四年級——六年級,啟發式學習接觸與實中踐,悟性好的小孩在這個階段應當學會“舉一反三”這種本領,并開發應用。
初中,除傳授知識外,根據學生各自摸索出的學習方法,幫助其實踐與提高。
在圍繞目的進行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不同年齡段小孩的能力差別,比如注意力集中時間,學習疲勞時段,體力成長。這些都要有足夠的教育理念與方法輔助實施。說真的,這些目的要達到盡善盡美,朝八晚五那點學校時段根本不夠。這才是教育要發展的方向,而不是什么“減負”,學生不必要的無意義負擔要減,但必要的訓練種類必需要增加,這也需要一代代教育者不斷實踐,摸索與提高。
上述那些教育的東西,培訓機構會去提供?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與實踐,需要非常認真地對待。普通人以為教育目的只是為了應對升學考試,錯了。這個目的是搞教育高層設計的人應該非常明白的事, 而且是最重要的事,高層不在這方面指引努力,指望普通人會想到這些往這些方面去發展,癡人說夢了。
單單就提一個“減負”,讓普通人以為這就是那個字面意義,呵呵,以我四十歲的資歷看過去,提這概念的人,著實就是居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