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測試山洪聲光電預警終端設備。
(資料圖)
中國寧波網記者 陳朝霞 通訊員 張昊樺 王禹 馮桑
“當前水位超過轉移閾值,建議立即轉移群眾到避災安置點……”連日來,為備戰臺風“卡努”,海曙區水利局走進小流域山洪災害高風險村,對山洪聲光電預警終端設備進行檢測。
記者了解到,為提高水文感知及災害預報預警能力,主汛期前,海曙區已完成了全區首批41套山洪聲光電預警終端設備的安裝并將監測數據聯通至“防臺減災智治”場景應用,實現小流域山洪災害高風險村監測預警全覆蓋,為全區增加了一道“智慧防御”。
山洪聲光電預警終端設備。
鄞江鎮梅園村是海曙區41個小流域山洪災害高風險村之一,原先的預警機制較為落后,基本靠村里廣播和電話通知,但村里老人較多,手機使用率低,預警信息傳遞不通暢,一旦遭遇汛情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如今,該村安裝了智能山洪聲光電預警設備,一旦汛情達到預設警戒,設備便通過警報閃爍和語音提示第一時間自動發出預警,以爭取更多轉移撤離的“黃金時間”。
山洪預設警戒線。
記者現場看到,聲光電預警終端設備一般安裝在穿村河道附近,由雷達水位器、燈光警報器、喇叭、太陽能充電板四部分組成。
雷達水位器實時獲取河道水位數據,一旦達到預先設置的閾值后,便立即觸發聲光報警器報警和喇叭播放預警信息,提醒周邊村民盡快采取避險措施。
太陽能充電板則負責日常發電儲電,保障聲光電預警終端設備正常使用。
記者了解到,為了給山洪災害防御提供“雙保險”,海曙的每個山洪多發村還配備了一個雨量站,通過雨量實時監測和“防臺減災智治”場景應用,綜合評估研判觸發山洪預警,并通過后臺第一時間發送預警短信給各村責任人,及時安排村工作人員進行村民撤離和轉移。
山洪聲光電預警終端設備。
“這套智能化設備在山洪災害防御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海曙區水利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臺風“杜蘇芮”期間,根據氣象條件及監測數據預報預警,山洪監測預警系統及時發布全區四色降雨量預警,其中,紅色預警3站次(通知255人次),橙色預警6站次(通知510人次),黃色預警5站次(通知351人次),藍色預警3站次(通知195人次)。
在“智慧防御”外,海曙區水利局還落細落實區、鎮、村三級500余名防汛安全責任人到崗履職、加強值守,全面做好臺風“卡努”防御準備,全力以赴守護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