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鳳泉湖高新區徑南分園出讓一宗面積約18畝的工業用地,在潮州市率先推行工業企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該地塊出讓期限為50年,宗地掛牌不設底價,按符合資格和價高者得的原則確定土地競得人。此舉將完善“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體系,加強工業用地出讓后的綜合監管,避免工業用地“一讓了之”。
據潮州市公共資源交易網顯示,該用地項目產業類型為專業設備制造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在3000萬元以上(含3000萬元),項目需符合鳳泉湖高新區“標準地”控制指標——固定資產投資強度250萬元/畝以上(含250萬元/畝),容積率1.5以上(含1.5),畝均稅收15萬元/畝以上(含15萬元/畝),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1%以上(含2.1%)。
(資料圖)
地塊掛牌成交后,本宗地的競得人應于成交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與鳳泉湖高新區管委會簽訂宗地《產業項目監管協議》(下稱《監管協議》)。憑《監管協議》及相關證明材料,在成交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與潮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簽訂《成交確認書》。
工業企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如何實施?
根據《監管協議》,鳳泉湖高新區管委會將對土地競得者實行土地出讓年期“全生命周期”考核監管。具體而言,將在項目建成投產當年、投產后每隔3年、出讓年期到期當年以及管委會認為確有必要的年份,圍繞開工時間、投產時間、投資強度、畝均稅收、容積率、轉讓、股權變更等情況進行核查,以確保協議約定事項得到全面履行,園區土地得到高效利用。
“以前園區在招商引資方面,難免存在‘重招引輕監管’、用地低效等問題。為有效扭轉這一局面,我們在全市率先推行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鳳泉湖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稱,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指以提高土地利用質量和效益為目的,對工業用地實施全過程監管。通過建立產業準入、“畝產效益”評價、土地使用權退出等機制,將項目投資強度、畝均稅收等納入綜合監管,以硬的舉措,推進園區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
今年以來,潮州市政府主要領導召開多場專題會議,研究各縣、區企業用地需求供應問題,對有用地需求的骨干工業企業逐一進行研判,提出要樹牢“土地資源向守法經營、有數有稅企業聚集”的正確導向。
制定實施《監管協議》,構建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監管模式,是鳳泉湖高新區管委會將“有數有稅”目標導向落實落細的創新舉措。接下來,鳳泉湖高新區將通過實施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監管,進一步強化土地資源向“有數有稅”企業配置,以高質量項目引領園區高質量發展。
南方+記者 紀金娜
【作者】 紀金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