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畢節市積極踐行“雙碳”戰略,以“碳匯交易”為突破口,創新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碳票”機制。截至目前,畢節市頒發了全省首張林業碳票和首張茶園碳票、實現了首例碳票保險、完成了首筆碳票融資、辦理了首宗碳票生態司法案件、入選了首批全國林業碳匯試點單位。全市已累計頒發5張林業碳票,涉及森林面積7.16萬畝、碳減排量28.30萬噸,完成碳票融資貸款4600萬元、碳票交易14.41萬元、碳票保額500萬元。
明確要件“制票”。明確許可范圍,制定《畢節市林業碳票管理辦法(試行)》《畢節市林業碳票碳減排量計量方法(試行)》,明確全市行政區域內權屬清晰的森林均可以納入申請制發林業碳票范圍,將人工喬木林、人工特殊灌木林、竹林等納入許可范圍,并制定每一種林地的納入標準和固碳量計算方法。明確適用對象,擁有林木所有權的個人、集體、企業等都可以申請制定林業碳票,允許分山分林到戶的林木所有權人以多戶自愿聯合、依托集體經濟組織等方式申請林業碳票,解決了個人因林木少而導致制定碳票成本高、融資能力弱、交易難度大等問題。明確使用時限,規定一張碳票的核算使用周期原則上為5年,一片樹木可以連續申請制發碳票,只要管好林子,林木所有權人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收入。
完善流程“發票”。完善申報流程,由林木所有權人填寫申請表,備齊林權證等相關資料,聘請第三方機構監測核算并出具報告,聘請專家審定后,向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提交申請。完善測評流程,建立畢節市林業碳票核算第三方名錄庫和評審專家庫,申請人聘請第三方監測核算機構測算出固碳量等指標,再由相關專家對監測核算結果進行評審確定。完善審定流程,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收到符合條件的申報資料后,負責對資料的真實性、一致性和合法性進行初審;通過初審合格的資料報市級林業主管部門,由其組織生態環境等部門和有關專家對監測核算報告及其碳減排量進行專家審查;符合規定的,由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進行技術性審查并備案簽發后,交市級林業主管部門制發碳票。
畢節市百里杜鵑國家森林公園。
拓寬渠道“用票”。賦予“融資貸款”,制定《畢節市銀行保險機構支持林業碳票改革工作方案》,賦予林業碳票可流轉、可收儲、可授信、可質押的功能,把“碳票”變為“鈔票”。目前,畢節市頒發的5張林業碳票通過銀行授信、發放貸款、實際售出等方式實現變現,價值達4616萬余元。探索“兜底保障”,推動開展“碳匯+保險”業務,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為黔西市金碧鎮3.3056萬畝國儲林提供碳匯風險保障500萬元,填補了林業碳票價值保險領域的空白。抵銷“碳排放量”,與貴州環境能源交易所等平臺合作,明確所有權人獲得碳票后,即可掛牌交易;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等自愿購買林業碳票,實現碳中和。銜接“生態司法”,將碳票納入《畢節市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案件生態損失補償工作機制》,探索“以碳代賠”修復生態新模式。
協作聯動“管票”。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林業、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為成員單位的林業碳票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綜合協調、核算監測、碳票審核、金融支持、權證辦理5個工作專班,合力推進林業碳票工作落地落實。向上爭取支持,目前畢節市已被列為全省首個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在專家庫建立、計量方法、技術培訓和項目、資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廣泛借鑒經驗,赴福建省三明市等地實地考察,學習借鑒安徽省滁州市、陜西省咸陽市等地改革經驗,結合自身實際,發揮特色,謀劃碳票工作。
來源 貴州省林業局公告
編輯 唐怒嬌
二審 方春英 游正蘭
三審 黃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