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走進東至縣木塔鄉畬獅村紫蘇種植基地,連片的紫蘇枝繁葉茂,

(資料圖片)
立秋時節,走進東至縣木塔鄉畬獅村紫蘇種植基地,連片的紫蘇枝繁葉茂,微風吹拂,散發出陣陣清香。村民們穿梭在“紫色的海洋”里,忙著采收、搬運、晾曬,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我們采取機械和人工兩種方式同時采收,目前已是第三茬了。”畬獅生態農莊負責人謝建民介紹,當地山區原有些塢垅撂荒田,復墾后灌溉又困難,村“兩委”鼓勵農莊幫助復墾出來發展特色產業。經考察調研后,農莊與亳州的一家藥廠簽訂了供銷合同,流轉了102畝復墾種植紫蘇,目前的三茬畝產均達到500斤,到10月底,共可收割5茬,畝產總計約2500斤,按合同價2.3元一斤計算,畝產值約5700元。
“我們準備明年再擴大種植規模,建一個紫蘇加工廠,進行產品初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種植效益。”謝建民說。
紫蘇是一種多用途植物,可作藥用,也可食用,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市場需求量大。
基地技術員吳全明介紹,紫蘇屬于典型的耐瘠薄作物,整個生長季節需肥量少,管理方便,產量也高。由于現在山區生態環境恢復得好,當地土壤氣候又非常適合紫蘇生長,基地的紫蘇實行純生態種植,施用有機肥,人工除草,采用物理和生物方法防蟲。基地每畝一年用工約26個,工錢每天100至130元,一年可為村民帶來30余萬元的勞務收入。
“我家的1.7畝塢垅田因山洪壓沙后擱荒了20多年,今年農莊流轉復墾出來種植紫蘇,不但讓我有了流轉收入,還能經常來基地務工增收。”脫貧戶方燦金高興地說。
近年來,畬獅村大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生態高效農業轉型,以村集體經濟聯合社和大戶(農莊)為示范引領,大力發展茶葉、油茶、優質生態水稻、紫蘇、艾草等特色產業,不僅讓一些塢垅撂荒田得到了“復活”,而且帶動了村民增收,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320元。(汪有民)
立秋時節,走進東至縣木塔鄉畬獅村紫蘇種植基地,連片的紫蘇枝繁葉茂,
原標題: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海南賽區)海口落幕海口日報8月19
當地時間22日,日本政府舉行相關閣僚會議后宣布,將從24日開始,將福島
中新網8月21日電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臺南前議長賴美惠擔任第1屆
星河教育集團聯系電話:183038766952023年星河中學教育集團蘭陽校區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