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張洋楊鋼強凌峰8月1日,王軍帶著家人像往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通訊員 張洋 楊鋼強 凌峰
8月1日,王軍帶著家人像往常一樣,來到洞口縣花園鎮西中社區李家渡紅軍墓,清掃、祭奠……每一個動作,王軍都熟稔于心。
(王軍與家人一起維護紅軍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王軍,今年45歲,退役軍人,是洞口縣花園鎮西中社區李家渡紅軍墓第四代守護人。
王軍1997年12月入伍,2000年退役回鄉后,一直在廣東沿海打拼。2013年,王軍父親王水洪的一通電話,打斷了他平靜的生活。父親希望王軍放棄外面優越的生活,回來承擔守護紅軍烈士墓的責任。在王軍接到這個電話之前,他們家已經連續78年、三代接替守護紅軍墓,當好紅軍墓守護人已成為家訓傳統。
(王軍在紅軍墓前給兒女講述紅軍故事)
1935年12月,紅軍紅六軍團長征途經李家渡(現洞口縣花園鎮西中社區)時,20多位紅軍戰士在此犧牲。當時,王軍的爺爺王康元年僅12歲,放牛回家路過麥子塘時,眼看炸彈就要落在身邊,一名紅軍戰士撲上去將他壓在身下,王康元躲過一劫,但那位紅軍戰士卻英勇犧牲了。為了報答紅軍戰士的救命之恩,王軍的曾祖父王仁德喊上鄉親們一起將犧牲的紅軍戰士遺體安葬在麥子塘的一塊空地上,后來又將烈士遺骨移葬長嶺界。王仁德在去世前,特意立下了家規家訓:一是每年的春節、清明節和中元節都要先祭紅軍烈士,再祭祖先;二是要世世代代守護好紅軍墓。
王康元去世前,特意將守護紅軍烈士墓的責任鄭重地移交給了王軍的父親王水洪。王水洪是個不善言辭的老實人,一直默默地守護紅軍墓。直到2013年因為高血壓導致腦中風,他擔心無力承擔守護責任,才打了召喚王軍的那通電話。
接到父親電話時的王軍月工資收入已經過萬,在珠海買了房子,妻子、兒子和岳父母都在珠海生活。經過深思熟慮,王軍說,作為家中的長子,第四代守護紅軍墓的責任必須承擔起來。他做通妻子和岳父母的工作,決定放棄高薪,辭去工作,賣掉房子,義無反顧地回來守護紅軍墓。
回來后,好多人說王軍傻,放棄高收入回鄉義務守護紅軍墓,王軍總是坦然地說:“想起舍身救我爺爺而犧牲的紅軍戰士,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當好第四代紅軍墓守護人,值得!”
為更好地保護紅軍墓,在社區黨支部的支持下,王軍舉家搬進紅軍墓旁的老村部,在周邊務工照顧患病的父親,同時維護照看紅軍墓。近年來,洞口縣把李家渡紅軍烈士墓作為黨性教育基地,持續加大投入,打造成新的紅色教育基地。許多單位黨支部在這里開展黨日活動,進行黨性教育。每年的清明和烈士公祭日,縣、鎮的清明祭掃和烈士公祭活動在這里舉行。
王軍說,“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發生在這里的紅軍故事,我要把祖輩守護紅軍烈士墓的家訓告訴我的兒女,要把發生在我身邊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張洋楊鋼強凌峰8月1日,王軍帶著家人像往
熱血礪劍,用信念鑄就鋼鐵長城;衛國戍邊,用使命守護國泰民安。枕
00:57為廣泛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增強愛國擁軍觀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今天(8月2日),財政部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面向專業投資者招標發行120億
08月01日,鹽田港獲深股通增持3 19萬股,已連續5日獲深股通增持,共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