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島內有綠媒報道稱,繼臺灣有初中自然科學課本以“土豆”

【資料圖】
據環球網報道,島內有綠媒報道稱,繼臺灣有初中自然科學課本以 “土豆”稱呼“馬鈴薯”后,臺當局防務部門前不久在供臺軍收看的節目中以“持續提升訓練‘質量’”字句,形容步槍射擊訓練的成效。對此竟有“綠委”跳腳稱“質量”是所謂“大陸用語”,還將此事又歸為是大陸“統戰”,荒唐言論引發臺灣網友吐槽。
據報道,臺軍每周四下午除有戰備任務之外,全軍都需收看電視教育節目,內容通常為介紹臺軍最新動態。而在5月4日播放的節目以新式步槍射擊為題,節目尾聲的旁白表示,“自新式步槍鑒定射擊訓練推行后,已陸續完成師資擴訓,持續提升訓練質量……”
綠媒稱,節目播出后,隨即有人在網絡留言稱使用“質量”一詞不妥,在臺軍的語意下應使用“品質”。報道還提到臺軍至今仍未下架相關視頻,根據臺“教育研究院”所公布的“兩岸常用詞語對照表”,臺灣用語中的“品質”對應于大陸用語即是“質量”;而臺教育主管部門辭典修訂本對于“質量”一詞的釋義為“物體內所含物質的量”。
報道稱,民進黨“立委”湯蕙禎曾于5月25日在臺立法機構質詢時關切該節目出現大陸用詞,質疑節目的審查機制封閉,且長期流于形式以致松懈,要求列席會議的臺軍“政戰局長”楊安中將會后給予書面答復。湯蕙禎還妄言,大陸對臺“文攻武嚇”不斷,對臺進行各種“統戰”動作,而臺當局防務部門竟不自覺使用大陸用語,就像“溫水煮青蛙”。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今天(25日)也聲稱,臺軍節目中出現大陸字詞用語,有些人可能覺得沒有什么。但是改節目的目的是培養臺軍精神戰力,變化跟影響、“滲透”跟“破壞”,經常從不知不覺中的小事開始應該要避免這方面的疏忽與不經意。
對于民進黨“立委”的說辭,不少臺灣網友在知名社交論壇留言痛批“無聊”。有網友表示:“語言渲染力本來就是一種無形的傳播”“(臺軍)‘三軍統帥’(指蔡英文)都在接地氣看陸劇了”“選舉到了,民進黨又在搞“大陸威脅”的‘認知作戰’!老把戲玩不累嗎?”
更有臺灣網友諷刺表示:“吃飯”也是大陸用語,民進黨以后干脆別吃了!
據此前報道,今年4月,臺灣有初中教材中以“土豆”稱呼“馬鈴薯”,就有臺灣綠營政客則稱土豆是大陸用語,需要糾正,此事在網絡上引發討論。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對此表示,民進黨當局有關言論,純屬政治操作。兩岸同胞講相同的語言,用相同的文字,但由于生活環境和習慣用語不同,對一些物品的叫法存在差異,比如各地對土豆、馬鈴薯有不同的叫法,是很自然的現象。隨著兩岸交流逐步恢復擴大并不斷深入,兩岸民眾越來越能讀懂對方的用語習慣,越來越能相互了解和理解,互學互鑒。
據環球網報道,島內有綠媒報道稱,繼臺灣有初中自然科學課本以“土豆”
10月9日,根據重慶郵輪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長江三峽游船共計發班153艘次,為2019年同期的25 98%,為2...
12月13日,記者從在北京舉辦的2020中國旅游集團發展論壇了解到,建業集團榮登2020中國旅游集團20強,進入國家旅...